《诫子书(zǐshū)》剖析第一页,共37页。
作者简介第二页,共37页。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shǔɡuó)丞相。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著有《诸葛亮集》。第三页,共37页。
木牛流马(mùniúliúmǎ)第四页,共37页。
孔明灯第五页,共37页。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cǎochuǎnjièjiàn)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qiānzǎi)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的名句(míngjù):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典故、故事称颂他的诗句:第六页,共37页。
文章出处(chūchǔ)及题目:本文选自()。诫,()。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书,()。题目的意思是()。题目表明()是诸葛亮对儿子(érzi)的(),这也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修身治家之道的()。结晶(jiéjīng)概括《诸葛亮集》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书信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章的内容谆谆教诲第七页,共37页。
关于(guānyú)字音:夫(fú)淡泊(dànbó)(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第八页,共37页。
听视频(shìpín)朗读第九页,共37页。
夫(fú)/君子(jūnz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fànɡshēnɡ)朗读:第十页,共37页。
背书(bèishū)下注释第十一页,共37页。
原文翻译第十二页,共37页。
第一句:夫君子(jūnz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jūnzǐ)之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修身:俭:养德:译文:有道德(dàodé)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修养(xiūyǎng)身心。培养自己的品德。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节俭。第十三页,共37页。
第二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bó)内心(nèixīn)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无以:(同上)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译文:这里指安静(ānjìng),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zhìxiàng),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第十四页,共37页。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才须学也:广才:增长(zēngzhǎng)才干。译文:学习必须安静(ānjìng),专心致志,(要想有)才能就必须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要想有)才能(cáinéng)就必须学习。第十五页,共37页。
第四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yín)慢:放纵(fàngzòng)懈怠。则: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译文:就放纵(fàngzòng)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第十六页,共37页。
第五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驰,疾行,指迅速(xùnsù)逝去。遂:枯落:凋落。悲守:译文:于是(yúshì)、就悲哀(bēiāi)地守着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成了枯枝落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第十七页,共37页。
译文(yìwén):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gānrǎo)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安静,专心致志,(要想有)才能就必须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就成了枯枝落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第十八页,共37页。
课文理解第十九页,共37页。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jiāshū)的用意是什么?诫子本文(běnwén)诸葛亮劝勉儿子()、(),要从“()”“()”中下功夫,最忌“()”“()”。勤学(qínxué)励志修身养德淡泊宁静淫慢险躁第二十页,共37页。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yìsī)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xiūshēn),俭以养德。”第二十一页,共37页。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jìnxíng)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A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修身还是治学,作者都强调一个“()”字,修身要静,治学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字,把静、躁加以(jiāyǐ)(),增强了论述的效果。本文用了()的论证方法。修身(xiūshēn)治学静躁正反对比论证对比第二十二页,共37页。
5、如何(rúhé)理解文中的“静”?“静”是修身养德的()。“静以修身”意思是:只有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要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心劳神。“静”是学习的()。“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只有做到“()”和“()”,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bùjìnɡ),陷入“()”,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基础(jīchǔ)前提淡泊淡泊宁静险躁第二十三页,共37页。
6、诸葛亮认为成才(chénɡcái)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1)要():非淡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要():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也就是()。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修身,以学广才,以志成学,它们是互相联系的。志是成才的(),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所以造就人才,必须从“()”和“()”的修养开始(kāishǐ)。品德修养是成才的()。立志学习惜时志、学、才前提和基础静俭保障第二十四页,共37页。
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wúyǐ)明志,非宁静无以(wúyǐ)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句,(),(),所以文章(wénzhāng)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句加强语气对偶(duìǒu)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双重否定第二十五页,共37页。
养德静俭正面(zhèngmiàn):反面(fǎnmiàn):淡泊(dànbó)宁静明志致远淫慢险躁不能励精不能治性成才学习立志惜时勤奋静客观:主观:环境安静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淡泊屏除杂念名利的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修身治学之道对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治学第二十六页,共37页。
(一)道理论(lǐlùn)据淡泊:立志:惜时:为本文(běnwén)补充论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bùqiúwéndá)于诸侯(《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第二十七页,共37页。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dúshū)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dúshū)迟。——颜真卿《劝学》惜时诗句(shījù):第二十八页,共37页。
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shēnkè)。他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第二十九页,共37页。
为本文(běnwén)补充论据立志:宁静(níngjìng):治学:(二)事实(shìshí)论据:1.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2.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范仲淹苦学成才第三十页,共37页。
薛谭学讴(ōu,唱歌),自足而归,知不足(bùzú)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慨雄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去。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你能再补充几个论据(lùnjù)吗(道理或事实均可)?第三十一页,共37页。
鲁迅(lǔxùn)珍惜时间的故事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àihào);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第三十二页,共37页。
爱迪生珍惜(zhēnxī)时间的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yīxīnyīyì)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三十三页,共37页。
爱迪生珍惜时间(shíjiān)的故事“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duǎnzàn)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duǎnzàn)了,太短暂(duǎnzàn)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第三十四页,共37页。
课堂练习第三十五页,共37页。
1、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jiǎnyǐyǎngd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从哪几方面论述:治学、修身对比论证3、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4、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7、道出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8、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才悲叹浪费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的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第三十六页,共37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wǒmen)努力做得更好!谢谢第三十七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