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复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诫子书》复习题

ID:1187917

大小:423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习题复习课件制作:七年级语文组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情节有:三顾茅庐、空城计、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草船借箭。 3、本文论述的三层关系分别是: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 4、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志、学、才。 二、节奏划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诫:书:2.君子:3.静:4.以:告诫、劝勉。书信。道德高尚的人。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5.淡泊:无以:6.明志:7.宁静:8.致远:9.远: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10.广志:增长才干。11.志:12.淫慢:13.淫:慢:志向。这里指立志。放纵懈怠。放纵。懈怠。 14.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15.险躁:16.险:17.治性:18.驰:19.日:20.枯落:轻薄浮躁。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日子、岁月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1.多不接世:22.穷庐:23.何: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怎么。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哪怕是)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改变。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诫子书》的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劝勉他们。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4.《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2、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A、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学习时一定要宁静专一。B、要培养自己节俭的德行,过着有规律的简朴生活,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 C、时光易逝,意志会被时光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唯有抓住每分每秒努力学习,方可成才。 3、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1)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证。(2)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证的效果。 4、文中作者抓住一个“静”,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请找出这几个句子,再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需要修养品德。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有关系? 有关系。因为只有借鉴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