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上课
背景介绍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体知识书:书信,古代的一种文体。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这个典故出自《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另外还有“柬”“素”“笺”“函”“札”等别称本文是一封家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精读课文,准确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告诫,劝勉书信句首发语词行为、操守屏除杂念,宁静专一来,表目的修养自己的身心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增长达成、完成放纵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修养性情懈怠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疾行,指迅速老去随着意志岁月、日子消失、逝去于是,就凋落、衰残,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年纪随着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等到年老志衰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简陋的屋舍,(到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又来得及
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阅读第一句话,说说君子的道德规范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无以……”:双重否定句,起强调作用。
阅读第三句话,思考: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A、静心:学须静也B、立志:非志无以成学C、勤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阅读第四句话,说说这句话你如何理解?从反面论述了“静”对于修身的重要性。这里的“淫慢”“险躁”可以理解成一种好高骛远、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态度。与“静”形成对比。
阅读第五句话,说说这里诸葛亮劝勉儿子要如何做?你能不能用类似话也来劝勉一下?小结: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立志学习、珍惜时间……(诸葛亮从修身、治学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联系生活,说说“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学了本文后,令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如: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治学上:修养上:
课堂小结: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