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ID:1188031

大小: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珍惜年华诫子书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一、基础练习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2.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⑤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B.非澹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论述了三层关系,分别为:1、出自本文的成语:2、学习的最佳境界:3、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11.按要求背默:(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共三句)(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共两句)(3)诸葛亮总结了一生经历,表达了对儿 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是;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题干描述的为同一句话)二、比较阅读游大林寺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答案】9.B(2分)【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应选B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华(      )   (2)造(        )【答案】1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 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案】1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