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诫子书》概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译文2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夫君子之行: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 静以修身: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俭以养德: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宁静无以致远: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夫学须静也: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才须学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志无以成学: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遂成枯落: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多不接世: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 悲守穷庐: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 将复何及: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