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ID:1188236

大小: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陈述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准则。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诫子书》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和人生智慧。3.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会划分停顿,读出文言的韵味。 2.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 3.研读课文,能说出“静”的含义.4.背诵文章,谈谈文章对自己的感受,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诸葛亮的生平资料,《诫子书》配乐朗读,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视频资料【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诸葛亮相关资料【评价任务】朗读要求:有停顿2’,声音洪亮2’,有韵2’。展示要求:人数3’,声亮2’,有条理2’,补充质疑3’/人 【教学活动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环节二、合作探究环节与展示(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语:在老师的书房里有启功先生的一幅字,上面的八个大字我特别喜欢,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我都会去读一读。这八个字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二)出示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会划分停顿,读出文言的韵味。2.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3.研读课文,能说出“静”的含义4.背诵文章,谈谈文章对自己的感受,汲取精神养料。【合作探究】(一)一品文章,读出文言的韵味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准确读出和划分停顿,增强语感,读出文言韵味。1、朗读形式可自读、小组读、范读。2、说说本文停顿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解读目标:学习什么是停顿,读出韵味,深刻理解诸葛亮所说的成才条件与“静”的含义。评价:能读准停顿,并用“/”准划分朗读节奏,体会诗文韵律。 (PPT展示什么叫停顿,如何划分停顿。)(二)二品文章,析出训诫理味1.《诫子书》一文,它的题目“诫、书”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诫,告诫,劝勉。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作用: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过渡句:文章虽不足白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许多语句垂诸久远,我们一起走进《诫子书》)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用文中词语概括)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点拨: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三)三品文章,悟家书情味,思其中道理3、《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也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请你找出一个最具智慧性的字眼。并说说这个字与“修身养德”、“学”、“志”的关系。-------与修身养德的关系:“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要求人们内心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任务分配:1组完成1题2组完成2题3、4组完成3题5组完成4题6组完成5题要求:需要黑板展示的小组要简洁。需要口头说的要声音洪亮,有条理。小组探究时:自主思考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交流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与学的关系:是学习的基础。““静”指的是一种摒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静静深思,反思自己的作为。求学过程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习。-------与志的关系:是志的条件。要做到“静”,自然要摒弃名利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伟大的目标。追问1:为什么要把修身养德放在句首?点拨: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而修身养德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追问2:如果心不静会怎么样?点拨: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点拨: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4、《诫子书》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经历与才学,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是大有可鉴之处的。作为学生,如何将“静”运用在学习中?作为公民,如何将“静”运用在生活中?以上两个问题,请你以的理解说一说,谈一谈。点拨:自习课要安静,自觉遵守班规,沉心静气,高效的上自习。安静的环境,打造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独立思考。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注意安静,比如公共图书馆,饭店等地方。 三、拓展与小结【拓展延伸】5、“静”可以使我们去除淫慢险躁,学会深入思考,形成聪明智慧,达成目标理想,请你以“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片段100字。6、组展示优秀短文。示例:静的魅力先人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另有一半则得之于静。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状态。静心才能专注,正所谓静水流深。在岩石上形成的深邃的洞,那并不是汹涌波涛的功能。无论多大的力量,它永远也做不到。只有那一滴接着一滴的水滴,才有能力实现,它每日每夜安静地落在一点上,最终“水滴石穿”,这就是静者的专注所拥有的力量。心沉静下来了,心境则空灵,空灵则让人着力于一点,所以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在卧龙山隐居,因为深山中没有世俗的喧嚣,他才能潜心学问,不受外界干扰。由此看来,心如止水能让人专注,专注则更容易事半功倍。课堂总结:本文短短86个字,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给我们人生的几个启示。启示一:“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必须要有安静的心境。启示二:“俭以养德”——他告知我们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启示三:“非淡泊无以明志”——实现理想的路上,要能耐得住寂寞,能抵住外界的诱惑,不求名利, 用平和的心态潜心钻研,塑造自己。启示四:“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他告诉我们“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卓越成就是努力学习的结果。望大家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板书:淡泊立志节俭做人学习勤奋静处世惜时【教学反思】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前几个部分,进行的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学习目标,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理解确实有难度,教学用书上指导老师不必太深究;其次“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个别同学理解不深刻不能充分讨论,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和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兴趣会大大增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