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贵港市覃塘三中谢嘉露)【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1、《诫子书》是人教版(2016年)第四单元第16课课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告诫儿子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2、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以自勉。3、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联系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备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先读准字音,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熟读成诵,能够在熟读中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并从中获得正能量。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最后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累警句。期间先以关于父爱的flash引出父对子的期盼爱护以及子对父的怀念敬爱,告诉学生家庭教养和自身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引导,课堂中穿插诸葛亮相关资料,简单了解本文背景,接着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抢读朗诵,最后比赛背诵全文。这样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其次,在课堂环节中,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和掌握重点词语,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小白板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这样通过合作探究,达到掌握重点词语解释,疏通文意,探究问题,从而理解文意,归纳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诸葛亮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我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送给自己或者同学,谈谈个人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这样在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让他们感受浓浓的亲情。最后布置两道习题,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1、必做:背诵全文,默写全文,积累警句。2:选做:推荐阅读诸葛亮的其他作品。如有欠缺,请多多指教!一、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二、学习重点: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并积累警句。2、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3、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三、学习难点: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新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观赏一个flash----《父爱如山》。(播放音频)(老师解释flash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以及子长大后懂得父爱深重。)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一个多月了,还记得《世说新语两则》里的谢道韫和陈元方吗?这两个人在个人才识和为人处世均有过人之处,其实他们能够成才成学离不开优质的环境、良好的家教和严格的名师。同样的,在《论语》十二章里,古代先哲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关于学习生活、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今天老师继续与同学们领略一位高人的教子秘方。他是谁呢?----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他的一封家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板书课题《诫子书》)(一节课,需要有目的的去学习才会有所收获,所以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生齐读课题)目标明确了,进入我们的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5页,大声朗读16课课题及作者。)(1)《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请一名学生结合注解解题)(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请一名学生结合注解介绍诸葛亮,老师简单补充诸葛亮的)2、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注音及解释,并试着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检查预习,巩固强化:(生合作交流,小组展示预习情况,生评讲。)(1)给加点字注音。夫()君子之行()淫()慢励()精险躁()遂成枯落()悲守穷庐()(2)解释下列词语。诫:静:淡泊: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枯落: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3)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学生听读时完成下列任务:①标记生字注音。②注意词句停顿。)
提示长句停顿。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先指定三个层次学生诵读,余生纠正错字,后齐读。再指定小组朗读,听者从字音、停顿、语气、感情等方面点评)。三、精读,疏通文意:(1)翻译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先集体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再个别学生翻译重点句子。)(2)翻译重点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②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以③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3)整体感知。①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四:研读,合作探究:1、集体探究: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探究2、本文就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就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①学习和做人。②无论学习还是做人,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探究3、诸葛亮认为要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探究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学生举手发言,各小组轮流展示探究结果,师生点评展示结果)2、朗读,积累词句:(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五、品读,把握主旨:提示:(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教师苦守清贫的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师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六、作业设置:背诵全文,积累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