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民族中学刘婷导入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导入,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呢?因为诸葛亮非常有才华、有学识,那么这么有才能的人,又是怎样教育子孙后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目标导航①、读准字音,熟读成诵。②、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简介作者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简介写作背景《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一、教学过程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抽学生读,正音,齐读夫(fú)、淡泊(dàn)(bó)、淫慢(yín)、遂(suì)、庐(lú)2、初读课文,读准读顺。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②教师范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③全班齐读课文。3、精读课文,准确翻译。①请同学们与同桌合作借助课文后注释翻译课文。②学生齐读翻译。二、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刻苦学习,珍惜时光。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3、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文章结构修身—静(正面)静以修身诫子书治学—躁(反面)俭以养德惜时—将复何及四、小结:
诸葛亮在这篇只有86字的书信中,表达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希望,劝勉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立志,惜时而有所作为。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六、板书设计:诫子书修身治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