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学习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学习资料

ID:1188399

大小:3.23 MB

页数:81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你了解他吗?你知道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吗课下查一查有关这些发明的详细内容,下节课讲给我们听吧!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赤壁之战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诸葛亮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我们称颂诸葛亮,除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主要还由于他具有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为后世楷模。比如,诸葛亮身为蜀相,统领一国军政,他兢兢业业,日理万机,以至于“汗流终日”,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遭致街亭惨败。诸葛亮为整肃军纪,挥泪斩马谡,但也“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绝不文过饰非,推卸责任。诸葛亮为官廉正,两袖清风,世称“循吏”,他身前留下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他于蜀国居功之伟,却无意身后功名,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从此,青山幸埋忠骨,诸葛亮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古传颂。作者简介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典故、故事称颂他的诗句: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连弩 火兽 孔明灯 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六出七擒:六出祈山,七擒猛获。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课文朗读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 字词学习夫()淡泊()淫慢()遂()穷庐()险躁()fú●◆生难字dànbóyínsuìlúzào●●●●●●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字词释义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岁月。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务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务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⑶行:操守、品德。⑷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⑸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⑻广才:增长才干。⑼淫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⑽励精:奋勉,振奋。⑾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⑿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注释】探究文本(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⒀驰:消失、逝去。⒁日:时间。⒂遂:于是,就。⒃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⒄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⒅穷庐:破房子。⒆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⒇才:才干意与日去:意志,本文中指学习的意愿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三人行:同行。意与日去:志愿。宾客意少舒:心情。非澹泊无以明志:志趣。志虑忠纯:志向。【注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重点句子译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异义夫君子之行()夫君子之行()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古义:增长今义:广泛;宽广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多义意与日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静以修身()歌以咏志()可以为师矣()消失离开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用介词,凭借 ◆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文言句式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读出停顿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一读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弛,(),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险躁则不能治性意与日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课文解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怎样理解文章中的“静”?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1、“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2、“静”是学习的前提。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了“宁静”和“淡泊”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能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条件: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个条件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养广,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归纳总结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他忠告孩子,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才能够修养身心,达到远大目标。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志向。要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平静的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干是学习的结果。你是否全心全意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告诫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长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他告诫孩子:凡事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而克制发奋,不但容易实现目标,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放纵的现象呢?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告诫孩子:轻薄浮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你想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他告诫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结构梳理治学惜时修身诫子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探究文章的结构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证明论点治学:修身:(正面)(反面)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志、静-学-才俭、静(反面)诫子书 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学习的最佳境界:澹泊宁静 找出你喜欢的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立“志”当先,为“学”要实,心无杂念、凝神安适,直至达到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背诵全文。点拨:理解文意并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之辈。课外延伸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