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设计者: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嘴学校张涛
1.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的人。学习目标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并能高瞻远瞩,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深为后人传诵。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3.对照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诫:告诫、劝勉。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明确志向。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对照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把握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互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通译全文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通译全文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研读赏析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研读赏析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小组讨论)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研读赏析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研读赏析志学才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诸葛亮几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治学:志-学-才静(正面)修身:躁(反面)板书设计诫子书惜时:将复何及
课后作业《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结合本文的学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