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 1.积累文言实词。 2.熟读成诵。 3.培养文言语感。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新课导入⇒预习诊断⇒疏通文意⇒研读文本⇒背诵积累⇒拓展迁移导入一:简介型 [设计意图] 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了解诸葛亮的品质,进而引出课题,让学生心中有数。 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根据课前预习,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导入二:背景型 [设计意图] 介绍《诫子书》的出现背景,然后引出课题,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去世的,在去世前他曾经对他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它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一、预习诊断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课前掌握字词情况,为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扫清文字和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淫慢( ) 险躁( )年与时驰( ) 遂成枯落( )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 1.yín zào chí suì 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推进,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疏通文意,教会学生翻译课文的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 (1)广才: (2)成学: (3)励精: (4)年与时驰: (5)意与日去: (6)遂成枯落: 〔答案〕 (1)使……广博 (2)成就 (3)振奋 (4)年华 (5)意志 (6)最终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破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三、研读文本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领,指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了解文中的论证结构和“志、学、才”之间的关系。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四、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五、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搜集并理解警句,其实也是学生接受自觉思想教育的一个过程。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 1.学习精辟严密的论证。 2.从总结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中感受诸葛亮的高洁的人格魅力。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提出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