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理解理解各则语录。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5、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批判地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教学策略】采取主题支撑、板块推进式教学策略,突出合作探究、多维互动,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近圣贤,耳濡目染一、睹风采,学伟人风范★导语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互动关键词1、孔子2、《论语》3、四书五经4、三孔★点击◇孔子:◇《论语》:◇四书五经:
◇三孔:二、聆圣言,悟谆谆教诲★导语《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纵有藏书千万卷,不如熟读论语百遍。经典不读,便如人之沉睡;经典常读,时时令人沉醉。可以说,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将领悟先哲的谆谆教诲。★互动关键词1、听读2、仿读3、分则读4、齐读5、演读◆点击◇听读课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是知也◇仿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分读:◇齐读:◇演读:三、思至道,明学问真谛★导语: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思考圣贤的为学之道。★互动关键词:1、质疑2、批注3、仿说◇质疑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为什么要放在同一则里面呢?
◇批注1、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与朋友切磋,人生之乐;要自求长进,提高修养。2、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3、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4、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5、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谦虚,不要不懂装懂。6、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7、思想品德修养:为理想而奋斗,任重道远,死而后已。8、思想品德修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9、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仿照“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这个句式说话。板书设计:走近圣贤,耳濡目染◇睹风采,学伟人风范◇聆圣言,悟谆谆教诲◇思至道,明学问真谛教后小记:备课时间:班级:审阅签字:上课日期:节次:审阅日期:《十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走进经典,含英咀华一、动之以“情”★关键词:1、听2、诵★点击二、晓之以“理”
★关键词:理读★点击◇作家作品类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成语类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言警句类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用于思想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教之以“法”★关键词:1、翻译技巧2、译句练习 ★点击◇三标准 ⑴ “信”── ⑵ “达”──⑶ “雅”──◇九字法 ⑴ 留── ⑵ 补──, ⑶ 删── ⑷ 换──
⑸ 调── ⑹ 选── ⑺ 译── ⑻ 固── ⑼ 意──◇练习题:翻译下列句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设计】《论语》十则走进经典,含英咀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教后小记:备课时间:班级:审阅签字:上课日期:节次:审阅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