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搜集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以及《论语》预习环节.一、查阅资料,介绍一下孔子,制成知识卡片。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论语》:是的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的书。共篇。与《》、《》、《》合称四书。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二、朗读课文,2—3遍。并翻译.(朗读时,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三、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 )语不亦说( )乎不愠( )三省( )传( )不习乎曾( )子罔( )殆( )焉()诲( )女( )知之乎默而识之( )哉( )四、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亦说乎:不愠:学而不厌:罔:殆:诲女:是知:不耻下问:默而识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把你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答:七、积累通假字整体感知:一、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小组内交流。二、点拨讲解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三、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1)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2)本文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精读课文,给课文分类。,学生分组讨论,并各自分类做出笔记。然后各组展示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四、本文有不少词语凝练优美,流传至今成为成语。请找出来工整地写下来。五、测评训练1、按原文填空: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②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③,可以为师矣。④,不舍昼夜。
⑤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抽查课文背诵(每组一名同学)4、对桌同学互考文言实词含义、班内抽查。5、能力提升理解填空,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1)《论语》中要求我们在学习当中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3)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6)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孔子认为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2)第一则讲了三方面的内容,即、、。(3)课文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6.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
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7.理解填空
①《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过关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
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