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4.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显示孔庙孔府:(图片1)、(图片2)、(图片3)。2.学生交流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显示:孔子图像及简介、《论语》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和掌握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以及句子的意思等。3.正音、正字(显示字词音一)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悦)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三、探究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处理好语速、语调、停顿。2.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讨论。教师备案:应重点掌握的字词、句(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A.字词的理解:(显示字词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句的理解:(显示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四、朗读、背诵:1.男女生赛读。2.反复自读,直至成诵。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抄写、识记字词。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三方面的归纳并制成文摘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