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3、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并说出句意。能力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2、培养文言翻译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并背诵翻译课文。2、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积累实虚词文言知识。3、理解课文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学以致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进行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生积极性3、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教师解说孔子及其影响导入课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的作必要的修正、补充。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词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性情。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指导。(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并用多媒体展示:人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质疑交流:就课文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3、读后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四、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第一则1、自由朗读第一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
时:经常。习:“温习”或“复习”。说:“愉快”或“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第二则1、自由朗读第二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三:多次。省: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已,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第三则1、自由朗读第三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而:然后。知:领悟。以:凭。为:做。矣:语气语,了。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
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四则:1、自由朗读第四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而:却。则:就。殆:有害。罔:迷惑无所得。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想相结合,方能有所得。第五则1、自由朗读第五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诲:教导。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才智。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五、精读课文,探究思想内涵回顾课文并思考:这五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个人修养的?明确: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六、作业设计赏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以“我最喜欢这一则,因为”的句式练习,用优美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感悟。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检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五则,总结前五则的内容,看下面五则又是从哪方面讲的呢?二、探究学习课文后五则第六、七则1、自由朗读第六、七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思:希望,想着。内:心里。自省:自我反省。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此,在其中。善者:长处、优点。从:学习。不善者:短处。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3、这两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第八则1、自由朗读第八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士:读书人。弘毅:勇毅。仁:(推行)仁爱。以为:把……作为。重:重大。已:停止。远:远大。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思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解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生。
第九则1、自由朗读第九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岁:年。然后:这以后。凋:凋谢,落叶。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第十则1、自由朗读第十则,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提出不易理解的重点字词。行:奉行。之:代词,它。其:大概。不欲:讨厌(的事情)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明确: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3、这则文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以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三、精读课文,探究思想内涵回顾课文并思考:这五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个人修养的?1、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个人修养:士不可以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教师小结(一)文言文翻译技巧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语序。(二)成语小结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文言字词小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1、而:表承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2、为可以为师矣——动词,担任。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判断动词,是。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3、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此”“在其中”。五、作业设计1、以“读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的句式练习,谈谈自己的感悟。2、赏读周国平《孔子的洒脱》,体会孔子的淡泊、灵活、通达及求知求学的态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