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案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雷雨》教学案例

ID:1189787

大小:29.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雷雨》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本次教学案例所选的是职业中专教材第三册的《雷雨》(第二幕)。《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教学中我通过对周朴园形象的分析,力求使学生掌握鉴赏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秉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原则,不再把一些基本知识和对剧中人物的看法和主题等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亲身体验、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感知人物形象。[案例描述]一、课前准备:1、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工具书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了解曹禺及其创作情况;查阅资料(书籍、网站),了解戏剧知识、种类及作品的故事梗概。2、布置学生自由结合,利用课余时间排演《雷雨》第二幕。二、情境导入:用多媒体播放诗歌《无题》,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与欲望。三、体验探索:(一)了解情节梗概,明确人物关系。 思考:第二幕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体现了哪些矛盾冲突?冲突的中心是谁?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下,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观察体验探索,感知人物形象。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提出问题:30年前,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0年来,周朴园对当年的人和事是什么态度?(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印证。)30年后,周朴园认出鲁侍萍时表现怎样?(播放电影《雷雨》片段,重点凸现前后态度的明显变化。)讨论探究:如何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关系。课堂练笔:按照人之常情,一对失散30年的父子历尽磨难终得团聚,应是一幅怎样感人的画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播放电影《雷雨》中“父子重逢”片段。)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周朴园这一形象的认识与看法,并找到具体的语句来印证,老师相机点拨指导。4、小结周朴园形象特点。强调周朴园是封建家庭专制主义的代表,其本质特点是自私、残忍。 (三)方法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鉴赏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四、迁移拓展:人物鉴赏练习:《雷雨》中蕴含的东西很多,也许像同学们的年纪还不能看清什么,希望有这样一天,我们的视线能清晰起来,可以看清《雷雨》的颜色。鲁侍萍——灰色(由爱的白与恨的黑组成)鲁大海——红色(像火一样充满激情但缺乏理智和冷静)周萍——黑色(“造恶者恶,伪善者更恶”)周冲——绿色(年轻、纯真、毫无杂质)四凤——白色(纯洁但苍白无力)鲁贵——褐色(庸俗的颜色正如庸俗的人)五、布置作业:学术界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有不同的分析评价,如初恋难忘说、年轻貌美说、老年忏悔说、内心空虚说、婚姻失败说、良心发现说、内心平衡说等。探究:我看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参考题目:《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案例分析]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和谐的,就可以在课堂上看到人性光辉的闪烁,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对知识的不同解读。本次案例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力求每个教学步骤都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同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生动直观,便于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与欲望。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并组织不同形式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剧本的学习总结出规律,以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学习。[案例反思]1、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备课要充分有人说,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我并不认为这个观点具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教师灌输知识的嫌疑。从一杯水到一桶水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从备课收集资料到筛选、提纯资料的过程。语文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学科知识,而要作“杂家”、“社会学家”,把视线转向社会和各个领域。在课堂45分钟有限的时间里,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我在备课时查找、占有和本节课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如创作背景、大师风貌、舞台提示等,然后以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等为标准,对这些资料比较分析后或放弃,或压缩,或融合,然后纳入到自己的教案中去。2、删繁就简三春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授课求创新 能否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苦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在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雷雨》的授课中,我安排了诗歌导入、电影欣赏等可视性强的环节,设计了分组讨论、正反辩论等参与性强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设问提示”环节,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属于自己见解的“读透”,最终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3、横看成岭侧成锋,远近高低各不同——施教宜因材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哲学上讲,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而言,客观规律是教授的教材,同时也应该包括教授的对象——学生。教学效果的成败,与教师能否因材施教有密切关系。在《雷雨》的授课中,我一方面积极备课、吃透教材,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为了更接近职校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穿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声、光、电的教学形式;考虑到所教班级语文基础较好,我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