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观察留意大自然变化的奇妙景象,感受自然美。3、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难点:能够根据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特征,知道文章哪几部分分别是写什么的.重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一、复习导入1、卡片认读生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美丽的雨景,一起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二、学习课文1、听课文朗读(点按“课文朗读”按纽),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景象?A、研读“雷雨前”(1)(出示课件,点按“课文学习中”的“雷雨前”播放动画):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雷雨前)(3)现在我们读一读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4)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5)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课件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感情朗读1─3自然段。B、研读“雷雨中”1、不一会,雨下起来了,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默读课文4─6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吗?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点教学课件“雷雨中”的动画按纽)"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3、雷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4、感情朗读课文自由读——男女赛读——齐读让我们一边听雨声(点按“雨声”按纽),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C、研读“雷雨后”(1)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出示课件:点按“雷雨后”按纽)谁能说一说?(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3)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4)让我们为这么美的画配音吧。(5)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三、总结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课堂练习中的练习一)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看图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3、积累运用(课堂练习二——四)(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3)、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a)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b)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c)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d)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四、课后拓展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雷雨,亲近自然。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奇异景观。热爱自然,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发现它们,享受他们带来的妙不可言的感受,推荐阅读《夏天》。课后反思:《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谈《雷雨》的教学设计。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课文中有个别词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突破这一难点。如“垂”字的意思比较抽象。若以词解词照字典上的注释解释一下,学生仍是似懂非懂。
我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调动了儿童的感官;让学生在观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领会到文中“垂”字的意思,“垂”字用得好。三、紧抓重点词句,感悟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展开品词析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感悟下雷雨时的景色变化过程。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让学生看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③“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心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四、创设优美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