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教学内容19.草船借箭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时数1课时数教学目标1.讲解“借箭过程”及“借箭结果”。2.让学生了解本课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课文。重点难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因为他有胆识、有计谋、有肚量、有知识。 让学生从草船借箭这一具体事情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学习方式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一)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1.指导读准字音。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督惩寨饮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1)加一加:所谓“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如:“督”,就是“叔”和“目”组成,但要记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又如:“惩”,就是“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再如:“饮”就是“饣”字边,加上一个“欠”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2)换一换:如:“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赛”下面的“贝”换成“木”。(3)组一组:如:“罚”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3.指导理解词意:(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迟延——耽搁,拖延。才干——办事的能力。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严厉地处罚。这是一篇半文言文,学生阅读会有一定难度。必须先掌握字词再深入理解文章重点词的理解对理解文章意义很有帮助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调度——本课指调用。(一)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三)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对生词是否理解词意。(四)三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要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如果问题涉及到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留待讲读时再给学生解决。学生离那个时代较远,很多词语需要入情入镜的理解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曹操打败要打刘备联合孙权诸葛亮较量周瑜打探帮助鲁肃
语文教案教学内容19.草船借箭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时数2课时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草船借箭这一具体事情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因为他有胆识、有计谋、有肚量、有知识。重点难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因为他有胆识、有计谋、有肚量、有知识。学生从草船借箭这一具体事情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学习方式学生已经是读第四遍课文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可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1.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2.讨论分段结果:本文是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四部分。具体分法为: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这是事情的起因。第二段(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第三段(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一.复习巩固:1. 上节课我们讲解了《草船借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哪位同学知道这两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1)、借箭起因。(2)、借箭准备。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借箭起因“和“代箭准备”两部分,到底诸葛亮准备的是否充分,借箭能否成功,我们接着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思考: 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去借箭的?为什么这个时候去?是怎么样去的?分段在这篇文章中可以起到屡清文章脉络的作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方式
老师补充:是第三天四更时候去的,因为这时有大雾,有利于“借箭”计划的实施。是开着船去的, 而且船是首尾相连的。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通过画图演示得出结论:(1)首尾相连不易走散。(2)能增大受箭面积。船已经朝着曹营的方向——北岸开去。那么,到了曹营附近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接着来分析课文第三部分第二自然段。2.提问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船到了曹营之后,诸葛亮是怎样下令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要注意下令的先后顺序,是先下令把船一字儿排天,再下令军士们擂鼓呐喊的。“擂鼓呐喊”的目的是诱使曹操上当放箭。所以必须注意下令的顺序。那么,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是怎样下令的?他上当了吗?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3.学生齐声读课文,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结合图像)曹操真的上当了,他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就下令弓弩手只许放箭,不许近前。还从旱寨调来六千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 曹操下令放箭后,诸葛亮又下了一个什么令?为什么?老师总结:诸葛亮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因为这样能增大受箭面积。 这时,船的两边都受满了箭,诸葛亮又该做什么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三部分的第四自然段。老师补充总结:军士们齐声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因为诸葛亮是公开擂鼓呐喊着去的,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而是“借”的,既然是“借”的,那当然要谢谢曹操了。曹操明白自己上当的时候已经晚了,要追也来不及了。 从去到回来,整个借箭过程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诸葛亮又会做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第四部分。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表现周瑜心服口服的句子。学生回答: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老师总结:本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诸葛亮如期完成任务,成功交箭。既挫败了周瑜的锐气,使他心服口服,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还顾全了联合抗曹的大局。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最突出的一个特点:神机妙算。6.总结全文:(看人物关系图)结合图像会让学生更生动更容易了解人物关系图可以耕直观地看出文中人物关系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曹操打败要打刘备联合孙权诸葛亮较量周瑜打探帮助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