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11课《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本文着力赞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初,我就查阅了大量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与《草船借箭》的教学实录以及对课文的分析,又阅读了《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在完成教学设计的初稿之后,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复修改,同时,还找到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草船借箭的视频及根据草船借箭制作的FLSH。总之,在讲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结束后,我回眸反思,思考其中的得与失。思考之一——成功之处1、以读为本,深化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诸葛亮与周瑜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通过两个人物的语言来凸现其鲜明的性格,那么就要通过有有声有色的朗读来表现。然而学生在语言的把握与表现上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因此,在朗读之前,我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周瑜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是怎样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自然的把握住了周瑜的性格。那么再朗读起来就能够惟妙惟肖的把周瑜的性格表现出来,这要比单纯的示范来得水到渠成。同样对于诸葛亮的性格把握也是如此。这样,
学生通过有效的朗读,深化了对这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感悟。1、以多媒体辅助,化难为易。草船借箭的过程,特别是诸葛亮的巧妙安排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怎样才能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地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与FLSH,让学生通过观看增强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比如,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的目的就是为了既多受箭又保持船的平衡。2、适时补白,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篇课文有许多空白点,引人深思。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更深入的解读文本,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很高兴。于是我让学生想像“此时周瑜心里是怎么想的?”适着写出他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的补白想象,学生与周瑜的距离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缩短了。在借箭时,诸葛亮曾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诸葛亮的这一笑更是充满玄机。于是,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想象环节,即诸葛亮在笑谁?为什么笑?借助这样的想象,学生对诸葛亮的英雄本色,就会更加佩服。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调动自己的想象、直觉、灵性,反复品味,潜心感悟,体悟到文本中的形象,情感,神韵等,让语文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思考之二——遗憾之处1、关注学情不够语文是个性化的阅读。因此,不但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还要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合理而有效的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的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这是我今后教学的着眼点。《学记》这样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核心就在于反思。在一堂课后认真思考,多问几个“我还没做到什么!”,在“知困”与“知不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