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五下第五单元《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一、设计理念本次执教的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草船借箭》的第二课时。这堂课的设计本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质疑中了把握人物特征,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热爱名著的兴趣。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本篇课文重要人物一共有4位(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根据导学单的反馈,大部分同学都把握了前三位人物的主要特征,所以本课的主要人物为体会诸葛亮的主要特征——“神机妙算”。本堂课的导入引用的是明代词人杨慎的《临江仙》,配上音乐及教师个人的朗诵,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历史情境。用词最后的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为过渡,仿佛让人看到了狼烟滚滚、群雄割据的三国年代,继而进入学习。紧接着对于上节课已学习的三个人物特征的回顾、提问,从而根据周瑜对诸葛亮的评价引出本课要探究的内容。此时学生的疑问在逐渐产生,为下文研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了铺垫。文中对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体现一共是“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三块,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去找一找哪里能够体现“神机妙算”的句子,找到之后通过读出人物心情、观看长江流向示意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出小标题并得出结论。这里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本次课堂设计的最后环节是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拓展小游戏,通过与同学们进行的一个“看图猜典故”游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二、目标定位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人物言行、心理的揣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通过延伸拓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三、案例描述情景1在课堂上,当回顾完第一单元后,我引出文章结尾周瑜说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师:故事的结尾,心高气傲的周瑜竟然唉声叹气,对诸葛亮可谓是心服口服,并称他神机妙算。你们觉得这个词形容诸葛亮怎么样?(给学生抛下疑惑的种子,加速学生的探究心理)生A: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诸葛亮利用天气成功的借到了十万只箭。师:你认为他靠的只是天气吗?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知道?生: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诸葛亮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学生议论纷纷)师:看来同学们对于三国中的人物真是了如指掌,连他们怎么想的都知道呢!那么在文中,你能找出具体描写的句子来细细品味一番吗?找到的同学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生自悟、交流。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B:老师,我找的是“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这两句话我知道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很巧妙的运用船头、船尾的方向,成功的借满了箭。师:这位同学找的十分仔细,刚才他提到了船头、船尾的方向,分别是?生:东、西。师:那么为什么要这样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呢?生C:他是为了方便走的时候顺风顺水,曹操就追不上他了。师:文章哪一句话?生C: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师:就这样,诸葛亮巧妙的将船调了几个方向就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借到了箭,可真谓是?生齐:神机妙算(学生质疑,补充,释疑,教师总结)师:同学们,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调几个方向,可是真的就那么容易吗?你们觉得,这需要些什么知识?生D:我觉得他肯定对于水域很熟悉。生E:他肯定在水面观察过很久。……(生畅谈己见)师:其实你们所说的都对,这些其实归纳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理知识。下面老师出示一副长江的流向示意图,看完你们再来说一说。生D:我明白了,长江的水都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他这样调转船头。师:是啊,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竟然如此聪明,竟然懂得借用水的流向,这可真的是神机妙算,让老师也十分佩服。(ppt出示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白诸葛亮“懂地理”,也可以增长学生的课外常识。)情景2师: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老师相信“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定会让你记忆颇深,当然《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只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作为我们本年级的必读书目,相信同学们都有看过,接下来老师就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看图猜典故。
学生举手十分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当6副图放完之后,学生还有些意犹未尽。看书比较详细的同学此时心中的成就感很足,看书比较粗略的同学此时有一些后悔。)师:《三国演义》这本书博大精深,里面对于人物的故事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够好好研读这本书,去书中认识一位又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下课之后,许多同学围绕到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跟我说着,老师我还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我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看书粗略的同学看到这种景况,我相信肯定会带动他们的兴趣)四、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对话,才能造就学生的成长。本堂课,我让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中的人物,仿佛就是跟他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解疑的能力,在师生的交流中得出彼此的印证。《草船借箭》一文中关于诸葛亮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就是“神机妙算”这一词,我在学生把握好文章整体内容,对于除诸葛亮外的其他人物特征掌握之后,着重探究“神机妙算”,以之为主线,分散出“识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三块。三块内容紧扣全文,让学生在掌握分支之后也学完了课文,并且掌握了主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另外我也强调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综合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例如在发现诸葛亮调转船头的方位词可以引申出地理常识、在看图猜典故游戏中激发对于看书的兴趣。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