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教材解读一、教材编排《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本课紧承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第46回改写而成的,是紧接“蒋干中计”之后的又一个精彩的斗智故事。虽然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这篇文章一直都入选,并作为精读课文出现,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根本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并且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含义,站在时代的角度开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矿藏。这也就是对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最好诠释。要引导学生读懂《草船借箭》,首先得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课内与课外融汇贯通,由小语文走向大语文。二、教材背景1、教材简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受刘备之命,过江东,协助东吴一起抗曹。孙权手下大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威风,粉碎了周瑜的阴谋。故事以“借箭”为主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情节生动,结构严谨。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以周瑜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生性多疑来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超群,顾全大局的品质。可以说是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2、文章出处: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看幻灯介绍罗贯中)他倾注一腔心血,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晋、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着深深的积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国演义》做为古典小说的代表作,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一代代流传至今,而且在不同的时代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也跨越了人群的阻碍,不同年龄、身份、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鸣之处,得到自己独特的审美愉悦;它还跨越了文学的范畴,既登得大雅之堂,列为典籍名卷,也能深入市井,以供街谈巷议,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三、文本分析文本特点——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结构特点——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以“借”为主线,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中有许多内容前后呼应。语言运用——本文语言平实,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对话反映人物特点。表达特点——本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增添故事的吸引力。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四、推敲品味人物
要引导学生读懂《草船借箭》,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多角度,有创意的对话,在推敲、品味中,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是怎样的战争,总能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灰飞烟灭。《草船借箭》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鲁肃的对话有十一处之多。语言简洁、干练,只有一处提到诸葛亮的“笑”。但就是从这一笑中,却让我们解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就是这一“笑”,这一意蕴深刻的笑,却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笑,这一句,好似一条线串起了洒落一地的珍珠,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读出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而这样的设计,正遵循了我们“和美语文”典型的圆形结构,找到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文章的主人公形象立渐丰满,诸葛亮就这样带着他的神机妙算从泛着书香的文字中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这是胸有成竹的笑。诸葛亮对自己一直充满自信,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周瑜让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他却说只要三天。可见在周瑜在算计诸葛亮之前,诸葛亮就算准了三天之后必有大雾。果然,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难怪“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至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算天”的远见。 这是从容不迫的笑。你瞧,在大敌当前之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船头朝东,船头朝西”,以便“顺风顺水”;“饮酒取乐”既算时间,又算受箭多少,平衡船只,可谓一举两得;“擂鼓呐喊”虚张声势,造成大军压寨的假象……难怪,诸葛亮笑得那样镇定自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算地”的眼界。 这是讽刺、幽默的笑。曹操的生性多疑,曾经带剑睡觉、梦中杀人,甚至杀害了医术高明的华佗。正因为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因此,诸葛亮才会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确如此,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正中诸葛亮的下怀。难怪,诸葛亮会笑得如此痛快。透过这笑声,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算人”的智慧。 这是宽慰、轻松的笑。在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中,鲁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他的劝说询问,周瑜的心机便不便揭示;没有他的暗中帮助,诸葛亮的妙计也无法实施。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守信,因此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但他料定鲁肃能顾全大局,所以才会向鲁肃坦诚相告,“不能让都督知道。”
结果鲁肃果真信守承诺,不走漏半点儿风声。透过这笑声,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的知人善用。 这更是胜利、潇洒的笑。周瑜心胸狭窄,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不露声色,巧设陷阱,处处算计诸葛亮,一心想除掉诸葛亮。然而他的算计总是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周瑜妄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事任务来陷害诸葛亮。结果,面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满载而归,只能发出“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的感慨,流露出惊羡、嫉妒又无可奈何的心态。透过这一笑,我们看到的是周瑜的妒贤忌能、同时又映照出诸葛亮的宽宏大度、顾全大局。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正是凭着对敌、我、友三方的透彻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诸葛亮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借箭”奇迹。正是与周瑜、曹操这两个奇才斗智的胜利,诸葛亮的宽广胸襟,雍容气度和绝顶智慧才得于尽情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