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知晓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课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教师:通过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早船借前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2引导学生齐读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一)知天时。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2)教师小结。(3)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4)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并出示电视课堂里的小朋友的示范读。)2教师小结: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了?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1)指导朗读。(2)老师:这才像真正的诸葛亮嘛!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组织学生讨论)板书:知天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二)识人心。1学生研读,教师巡视。2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1)教师引导读出笑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诸葛亮他在笑谁?一笑曹操:这叫什么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二笑自己:这叫什么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三笑鲁肃:想些什么?这又是一种什么笑?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四笑周瑜:你怎么体会到的?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什么?这叫什么笑?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教师小结: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3)老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识人心。(三)晓地利。1出示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你体会到了什么?2教师小结。板书:晓地利三、理清全文1请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说借箭过程。2出示课件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因此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船受箭归来却是顺风顺水。诸葛亮真是神哪!
3回顾板书:他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运筹帷幄,万无一失,这才能决胜千里,这种智慧才叫——神机妙算。四、人物对比,升华感受同学们,你们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意?《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表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也揭露和批判了周瑜妒贤嫉能的狭窄心胸。整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其次,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最后,在品读活的语言中品悟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头脑中,使孩子的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但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没有很好地把网上资源应用起来。课前思想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充分。总之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