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语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范畴知识点学习水平知道理解掌握渗透认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能力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 √ 情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材及重难点分析《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难点是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四、教学对象分析《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尤其是故事里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悟处皆出于思,不思则无所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因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以思维为核心,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
五、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六、教学媒体设计思路①重点句子——通过重点语句的展现,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②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地形,理解船的顺风顺水,从而体会诸葛亮的“晓地理”。③“草船借箭”录象——再现借箭经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④赞美诸葛亮的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草船借箭的经过,赞美诸葛亮的智慧。⑤电子报刊——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品味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制作电子报刊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七、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文章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谁来说一说“草船借箭”的起因是(),相机板书——周妒忌诸;“草船借箭”的结果又是()相机板书——自叹不如。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草船借箭》。【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抓住中心问题,带领学生很快直插文章重点,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自读自悟,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课件出示(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认为重要的地方可以画下来,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2、学生读书感悟。3、小组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相机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
,如: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设计意图: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4、全班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课件出示,引导朗读)设疑1、从哪些词体会到雾大呢?“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师范读,生练读。体会雾的大。)2、雾大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同学们联系联系上文,看谁能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反复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设计意图:文章的内容是由语言表情达意的,其意境是读出来的,学生能在读中悟情,悟义,悟理,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3、课文的前边那句话也说明了这一点呢?(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4、“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课件出示)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样写突出了诸葛亮早就预测到第三天一定会有大雾,而这一切,周瑜不知,鲁肃不知,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当鲁肃回到东吴后向周瑜汇报借箭的经过时,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同学们,从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周瑜比不上诸葛亮?{晓地理}②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曹操知道上当了,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课件出示,引导朗读)质疑1、“如何能从这句话里体会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老师带来了一只小船,这是船头,这是船尾,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诸葛亮的草船前进的路线?要边演示边进行语言解说。”“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诸葛亮还有一个让船调头的命令。它与哪一句联系起来,更具说服力?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地形图)(理解船一字排开,然后调转船头)(两边受箭,便于撤离,顺风顺水)厉害呀!一个简单的调头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呀!(板书:晓地理)除了知天文、晓地理这两个方面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设计意图:让学生演示并进行解说,其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诸葛亮的用意。通过课件对地形图的演示,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了船的顺风顺水,从而体会诸葛亮的“晓地理”。】{识人心}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件出示,引导朗读)质疑:1、同学们,全文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是“笑着说”?诸葛亮为什么笑?他在笑谁?⑴(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从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⑵(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从哪儿看出来的?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⑶(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我们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曹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识人心。(板书:识人心)大家再来看一次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自信)学生练读,指读,评价朗读。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随机有效的评价给了学生勇气、自信。】小结:诸葛亮学知渊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雾,算到了回来时顺风顺水;他又善于分析人物个性,所以算到了周瑜忌贤妒能,算到了鲁肃忠厚、讲义气,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只会射箭,所以说他神机妙算。5、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小组合作交流)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相机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已对借箭经过、人物特点有了深入了解,这一环节给了学生不吐不快的欲望,并且检验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感知和总结概括的能力。】6、欣赏“草船借箭经过”的录象,再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设计意图: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亲历借箭经过,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7、总结反思诸葛亮神机妙算挫败了周瑜的险恶用心,那么周瑜到底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造”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两人的差距在于创造思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求新求异,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6、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诸葛亮的才干了解很深,这一环节设计检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与词语的应用能力。】(三)课外阅读,拓展延伸1、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设计意图:在学完文章后,这首诗很好的总结了整篇文章,让学生再一次感悟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的智慧。而且让学生很好的品味古代语言的精炼、生动。】
2、经过这次失败,周瑜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第51到56回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高度的兴趣,这一兴趣导致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是语文教学进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机,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魁力、唤起学生学习语文产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方”。】3、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诗句、歇后语等和同学合办一期电子报刊。【设计意图:搜集成语、诗句、歇后语培养了学生的搜集能力,也达到了新课程的对高段学生的要求。而且这一设计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品味语言的兴趣,以及和同学合作的能力。】(四)、板书设计 周妒忌诸自叹不如 准备充分 23、草船借箭知天文(雾)神机妙算(勇于创新)晓地理(顺水势)识人心 安排周密 (五)教学反思好一个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根据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编的,有些学生早已看过这部小说,在课前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本节课教学的主线就是共同探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1、把握文章主旨,训练读书能力。我以“围绕抓住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为目标。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和结果的基础上,立即切入重点,让学生思考借箭原因。启发学生找出“神机妙算”这一重点词语,并以它为契机,进行辐射思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整堂课始终围绕这一主线,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直觉活动,揭示“神机妙算”与其它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主旨,训练读书能力。由于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增加了对课文的感知强度。2、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精神,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新的突破。整堂课我
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摒弃了繁琐的句段式的零敲碎打教学,始终贯穿“读议、探究、感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三本”(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三重”(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在我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学法“质疑——释疑——探究”中品悟全文,基本上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探究,在读中让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感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3、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突破重难点起到一定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草船借箭》就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媒体,通过播放”草船借箭”的录像片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超人。同时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搜集成语、诗句等制成电子报刊,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不但学习积累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等,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教师想教给学生的。总之,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美中不足,就是教师引导的还是过多,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问题,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