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二、课堂导读(一)、解读课文。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才干的“干”应读gàn草把子的“把”应读bà调度的“调”应读diào擂鼓的“擂”应读léi丞相的“丞”应读chěng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二、深读课文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诸葛亮妒忌神机妙算)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天文地理)(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2)
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3)了解别人。“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三、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3、拓展作业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②、抄写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