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例教案11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五眼桥小学何雪梅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课外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综合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特点。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 二、重点学习借箭经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并在空白处写上批注。2、自学——然后四人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齐读此句体会雾大。)
师: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准了的?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懂天文。板书:懂天文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读句体会 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3)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顺风顺水。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船顺风顺水的呢?生:调船。诸葛亮几次命令掉转船头?找句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看课件:船是怎样排列?为什么要掉转船头?(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体会神机妙算。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5、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6、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夸夸
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三、总结拓展。1、诸葛亮在谈笑风生中,草船借箭的妙计已成功,让我们再来重温文中一幕幕精彩的场面吧!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演一演你最喜欢的一幕,或者可以分角色朗读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2、指名汇报。3、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4、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赤壁之战》去还箭) 你们课外可以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课后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四、布置作业。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识人心神机妙算懂天文晓地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