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ID:1190878

大小:7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文短教集中主题——《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1课【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力求遵循“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为了实现“长文短教”,特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取舍。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之后,直入研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此突出重点,集中了研究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摒弃了僵化的句段式讲解的传统模式,运用多角度思维方式,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进行研读。在研究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补白、自由感悟,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妒忌、都督、翎毛、私自、军令状、弓弩手、神机妙算”等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通过对“借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运用多角度思维,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运用多角度思维,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文本研读,从而感受诸葛亮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感悟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特点。【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课前交流】1.我国有哪四大名著?(课件出示)2.交流《三国演义》资料:有关《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作者、主要内容以及小说中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故事。【设计理念:从学生所熟悉的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入手,7 并结合课后资料袋,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交流《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适度介绍本故事的历史背景,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为开展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师:有人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之书、智慧之书,几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也有人说《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杯香茶,只有细细地去品,才能真正读出《三国》的味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部历史名著,根据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编的一个经典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读完这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为什么要借箭?2.谁去借箭?3.向谁借箭?4.怎样借箭?5.最后借到了箭吗?)【设计理念:通过教师富有诗意化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大胆质疑,激发阅读期待。再整合教师的正确导向,概括归纳有效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为下面理清文章脉络奠定基础。】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思考上述问题。2.检查学生掌握字词情况。(结合字义理解“妒忌”的意思)3.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梳理,理清文章脉络。(1)解决问题(生答师小结)。(2)引导梳理(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概括第二个至第四个问题所包括的内容就是故事的经过,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故事的结果。)(3)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通过巧妙串起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掌握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这一顺序来叙述的。【设计理念:理清文章脉络是叙事性文本研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有了第一环节的有效问题的正确牵引,再概括内化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巧妙串起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了故事情节,既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观,同时又为下面文本的研读奠定基础。】三、品读语句,感受人物形象。7 (一)过渡:咱们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有(生:周瑜、诸葛亮、曹操、鲁肃),你们最喜欢谁呢?(生:诸葛亮)为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神机妙算)你是从书中哪个句子看出来的呢?(生答师相机出示文中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体现在哪儿呢?【设计理念:旨在将“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一句子定为教学的切入点,由此衍生的统领性问题便顺势将学生带进下面的文本研读之中。】(二)学生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圈画批注。(三)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算天气(1)交流反馈:生谈感受,师相机出示句子。句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①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感悟雾“大”。②交流讨论:看到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情怎样?(预设)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他在三天之前就已经料到。)③置换角色,指导朗读。师:鲁肃啊鲁肃,见此大雾,你会这样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师:诸葛亮啊诸葛亮,见此大雾,你会这样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暗自高兴的得意语气)【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进行读悟。努力挖掘文本空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移情入境,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体会雾大的基础上分角色体验悟读,为感受人物形象做铺垫。】(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算准了天气。师: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①学生活动,勾画句子。②交流反馈。7 句b:只要三天。句c: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③体会句子“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体会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④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下面句子,注意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与从容不迫。)引读句子,升华情感。师: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3)概括归纳,总结方法。师:这回他算好了(板书:天气)。我们通过抓住描述诸葛亮大胆预测和事实结果的句子进行比照,就能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进行辨析研读。让学生更加明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及时回读文中的中心句,以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2.算人心(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提示: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边读边画相关语句。(2)交流反馈,生谈感受,师相机出示句子:句a: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句b: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设计理念:有了前面学习方法的铺垫,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一环节的研读便可水到渠成。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达到“授人于鱼不如渔”的最佳境界。】(3)指导朗读,体会“笑”。①交流讨论:课文中有十一处写诸葛亮说,但只有这儿是写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在笑谁呢?(预设)生:诸葛亮在笑----曹操、鲁肃、周瑜还有他自己。②指导学生添加合适的提示语进行品读。(诸葛亮地笑着说:“7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联系鲁肃的吃惊,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所以这是宽厚和幽默的笑;(回读句子:a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b鲁肃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C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所以诸葛亮宽厚地笑着鲁肃说:---(生接读句子)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回读句子: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所以诸葛亮轻蔑地笑着曹操说:---(生读)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引导学生理解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自己对草船借箭充满信心,这是得意的笑、自信的笑。所以诸葛亮得意地笑着周瑜说---(生接读句子)以及诸葛亮自信地笑着说---(生接读句子)(4)小结梳理,强化认知。师: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啊!这回他算的是---(人心)相机板书。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理念:努力挖掘文本深处隐藏的“笑的内涵”,借助朗读感悟、想象补充与回读语句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诸葛亮对曹操、鲁肃、周瑜的为人都了然于胸。当再次回读文中的中心句时,课堂教学必然掀起又一个高潮,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和鲜活起来。】3.算受箭方法过渡: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交流汇报描述受箭方法的有关句子,课件出示:句a、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句b、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句c、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句d、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句e、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了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7 句f、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2)研读语句,交流体会。a—f句是诸葛亮谋略的受箭方法,好在哪儿?(联系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绳索连接船、一字排开、头西尾东又掉头头东尾西、擂鼓呐喊、顺风顺水等方面来理解)(3)课件演示借箭过程。(4)交流这种受箭方法的结果,相机出示句f,反映结果成功借到了箭。(5)小结:这样前后一联系我们又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算好了(板书:受箭方法)。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理念:本环节主要是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形式组织教学,采用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联系前后语句并深入细致地研读,再辅助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四、总结方法,设疑悬念。(一)梳理回顾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别从“诸葛亮算到天气,算准人心,算好受箭方法”等方面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难怪,当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经过后,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二)设置悬念师:到底周瑜哪儿不如诸葛亮呢?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咱们下节课再探究。【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分别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概括梳理。同时针对课文其它相关内容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对下一课时学习的强烈欲望。】【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神机妙算天气人心受箭方法【设计理念:简练的板书力求体现本课时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清晰教学思路。】7 【教学反思】本课立足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新课程标准,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有效阅读活动之中。本设计力求紧扣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并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感悟,进而认识人物形象。一、教材取舍基于长文短教的模式与要求,我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由于本课重在人物形象感悟,而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又是本课重点。考虑到“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此,在引领学生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直接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提领出来作为本课时核心教学内容处理。这样处理教材,紧扣课后的练习,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二、内容概括对于叙事性的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应是一堂课的开场戏,更是接下来所进行的文本研读的基础与关键,所以,这一环节的科学实施至关重要。本课伊始,在学生围绕课题大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整合梳理成五个与“借”相关联的有效问题,再顺势概括归纳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几板块。这样处理,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形象感悟如何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丰满和鲜活起来?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教学重点,而“神机妙算”是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显著特征,所以本课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思维,分别从“算天气、算人心、算受箭方法”几方面去感受。并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辐射全文,以此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品味,采用朗读、想象、评说、回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穿越时空,从而更为贴切地领悟人物心理,立体解读,丰满人物形象。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