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都督、军令状、调度、丞相、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2、联系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3、了解故事框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二、导入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2.指名回答,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改编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4、课件出示图片,简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5、师:从《曹全借鉴》这个题目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生: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之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生: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周瑜不提供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需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生: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生: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2、师: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其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生:第一部分: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3、师:学生归纳之后,师充分肯定,并及时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四、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督:读dū ,不要错读成 dù。 惩:读chéng,不要错读成chěng.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寨:读zhài,不要错读成zài。 饮:读yǐn,不要读成yìn。2、师:指导学生区分字的结构。(1)加一加。“督”由“叔”和“目”组成,且记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惩”由“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2)换一换。“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注意区分。(3)组一组。“罚”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3、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1)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师:让学查工具书理解词义,要求学生掌握下列词语。生:妒忌:嫉妒、憎恨 疑惑:心理不明白、不清楚;不相信虚实:虚是不真实的,跟“实”相反 委托:请别人代自己去做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做事前的预见性很强,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才干:办事的能力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严厉地处罚 迟延:耽搁;拖延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本课指调用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师:指名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问题。a.课件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b.讨论、交流:生:(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在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结合课始时代背景的介绍,他们能在字里行间洞悉人物的内心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2.师: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A、当时曹操率军南下,企图攻打东吴,之后再攻打刘备,以便统一天下。孙刘两家看清了曹操的阴谋,因此才会联合战线破裂,导致被曹军各个击破。以上只是没有揭穿周瑜阴谋的一个原因,学生要充分体会到诸葛亮不逞一时之能,以大局为重,有这广阔的胸襟。B、学生自读这段内容,要抓住诸葛亮的言行体会,看出诸葛亮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有把握完成任务,想用实际行动挫败周瑜的阴谋。C、既然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他为什么还主动立下军令状?生:周瑜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诸葛亮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周瑜还会有别的阴谋。诸葛亮主动请命,目的是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麻痹周瑜,是周瑜觉得自己很高明,让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这样一来他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使诸葛亮掌握主动权。3、师: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4.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边议边读,读后评价,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六、设置悬念,布置作业1.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2、理清文间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从课文中了解人物和性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神机妙算”什么意思?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知天时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②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③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二)懂地利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识人心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1、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生:交流预设: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2、师: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生: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四、分清前因后果,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窗体顶端读第一部分,学生能理解正是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引起周瑜的“妒忌”,所以周瑜才设下“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的阴谋陷害诸葛亮,这是事情的起因。学习第二部分之后,理解到周瑜一方面不给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另一方面让鲁肃去查看动静,而诸葛亮却向鲁肃借船,还不让他告诉周瑜,这是事情的发展。课文的第三部分是整个“借箭”的经过,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事情的高潮。从课文第四部分的表面看,事情的结果是如期交箭。但很据事情的起因,我们会发现,这件事的起因由周瑜妒忌开始,因此结果也该由周瑜“自叹不如”结束。(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概括。)四、从课文中了解人物和性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有胆有识、巧用天时,他能知人善用,请鲁肃帮他,能以杯中之酒来判断受箭的程度,表明诸葛亮善出战场.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结果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临死长叹,“既生瑜,何生亮。”2、分角色朗读。由于本段人物对话较多,人物个性特点鲜明,所以老师在让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以便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六、总结全文,相机进行思想教育。窗体顶端1、感悟周瑜的性格特点。2、感悟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七、板书: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周瑜妒而聪明:将计就计知人心鲁肃仁而忠厚:借船求箭曹操疑而狂妄:草船借箭诸葛亮神机妙算识天象四更大雾晓地利顺风顺水窗体底端八、布置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cái gàn dù jì shāng yì( ) ( ) ( )dū dū chéng fá yí huò( ) ( ) ( )léi gŭ yĭn jiŭ ( ) ( ) 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妙( ) 都( ) 虑( ) 沙( ) 堵( ) 虎( ) 炒( )给多音字组词。 bă( ) cháo( ) 把 朝 bà( ) zhāo( )填空。 “草船借箭”是一次( )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的( ),鲁肃的( ),曹操的( ),还利用( )和( )条件,巧妙地安排,运用( ),前往曹营“借箭”。“借箭”的成功,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 )又( )的人。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标准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