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10草船借箭参考教案一10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督:d&,不要错读成d#u。 惩:读ch6ng,不要错读成ch7ng。 寨:读zh4i,不要错读成z4i。 饮:读y!n,不要错读成y@n。 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 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 (1)加一加: 所谓“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 如:“督”,就是“叔”和“目”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组成,但要记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又如:“惩”,就是“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 再如:“饮”就是“饣”字边,加上一个“欠”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2)换一换: 如:“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赛”下面的“贝”换成“木”。 (3)组一组: 如:“罚”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 3.指导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迟延——耽搁,拖延。 才干——办事的能力。 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调度——本课指调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对生词是否理解词意。 (四)三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要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如果问题涉及到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留待讲读时再给学生解决。 (五)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此时,学生已经是读第四遍课文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可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1.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2.讨论分段结果: 本文是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四部分。具体分法为: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 第三段(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 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检查读生词: 妒忌 商议 负责 推却 都督 委托 既然 迟延 胶漆 疑惑 调度 水寨 轻易 支援 甘受惩罚 大雾漫天 饮酒取乐 神机妙算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 ②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 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谈。当时曹操率军南下,企图攻打东吴,之后再攻打刘备,以便一统天下。东吴和刘备看清了曹操的阴谋。因此才会联合起来抗击曹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揭穿周瑜的阴谋,怕的是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战线会破裂,导致被曹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以上只是没有揭穿周瑜阴谋的一个原因,由此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不逞一时之能,为了刘备的蜀国,以大局为重,有着宽阔的胸襟。 接着教师还让同学读这一段,抓住诸葛亮的言行进行体会,从而看出诸葛亮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有把握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挫败周瑜的阴谋。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周瑜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诸葛亮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周瑜还会有阴谋。主动请任,其目的是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麻痹周瑜,使之觉得自己很高明,连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都不知道。这样一来他必然特别得意,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使诸葛亮掌握主动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对于这一段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抓住两个人物的不同语言和神态,去分析两人的不同心理活动:周瑜面和心毒,在一句一个“先生”的虚假恭维之中包藏着杀机。事后喜形于色,自以为得计。而诸葛亮则早已对周瑜的祸心了如指掌,显得平静自若,胸有成竹。 (2)分角色朗读。 由于本段人物对话较多,人物个性特点鲜明,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以达到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特点的目的。 2.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并且思考: (1)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3)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这一大段安排三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一共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周瑜吩咐军匠们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材料,并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这一层意思,同学们通过思考第一个问题就能理解到周瑜气量狭窄,妒贤忌才,完全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诸葛亮并要治他的罪。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本段的第二层意思是讲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并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在这一层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自有妙用”这个词谈谈体会,从而了解到诸葛亮早有对付周瑜的方法,并且是成竹在胸了。另外,本段的第二问题的第一小问,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就能答出诸葛亮要鲁肃为他安排船只、军士、布幔、草把子。从他需要的这些与造箭完全无关的东西来看,我们也能分析出诸葛亮对粉碎周瑜的阴谋早已胸有成竹了。第二小题的第二问是诸葛亮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通过读书,孩子们也能很快从书中找到答案: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特别叮嘱鲁肃呢?联系上文对周瑜这个人物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周瑜虽然心胸狭窄,面善心毒,但作为东吴的都督,他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是很聪明的,在打仗用兵方面也很有才华。如果让他知道诸葛亮向鲁肃借的这些东西,他很可能就猜出了诸葛亮的用意,即使猜不出,他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不借给诸葛亮这些东西,从而破坏诸葛亮的计划,使自己的奸计得逞。诸葛亮正是看清了周瑜的险恶用心和小人的嘴脸,所以才特别叮嘱鲁肃那样做。 本段的第三层意思是讲鲁肃回去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并不提借船的事,周瑜疑惑不解。在这层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好“果然”这个词,“果然”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就是果真如此,事情像预想的那样发生,然后再让学生谈谈鲁肃是个怎样的人,我想:六年级学生说出鲁肃是个守信用的人并不困难。 第二段课文理解到这儿还不算完,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完第二大段后再问:诸葛亮为什么敢向鲁肃借东西?他为什么特别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由于有刚才的理解作基础,所以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回答出:因为诸葛亮太了解两个人的特点。鲁肃守信用,周瑜奸诈狠毒,所以才会那样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善于识人,这也是他后来能成功地借到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段课文学习完之后,还要给同学时间再读一读,从而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按时间的顺序,有声有色地讲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这一段可以采取先默读自学的形式,即默读这一段,同时思考: (1)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的?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这道题要让学生明确:诸葛亮他们是在第三天四更时候才开船的。因为此时天色微明,江面上有浓浓的大雾,这样可以蒙住曹军的眼睛,使他们不明虚实。 (2)诸葛亮把船停在哪儿?为什么? 这道题通过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诸葛亮把船停在靠近曹军水寨的江面上,目的是一会儿受箭时距离合适。太远,箭射不到;太近,怕被曹军看清识破计谋。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在这方面也精心安排了。 (3)船是怎样停在那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叠一些小纸船,并把他们贴在一起,等同学读完了这段书的内容之后,让他们自己演示。同时理解到诸葛亮把船队“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增大受箭的面积,使更多的箭射到草把子上。由此也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确超人。 (4)船停下来,诸葛亮让兵士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与鲁肃各有什么不同反应?说明什么? 这道思考题可让同学读书找答案。诸葛亮让兵士“擂鼓呐喊”其实是虚张声势,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曹军,使之在大雾之天不敢冒然迎敌,只能用放箭来逼退敌人。鲁肃看到诸葛亮让兵士擂鼓呐喊很吃惊,也很害怕。万一曹兵出来,这些人就危险了;而诸葛亮却笑着、非常肯定地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还邀请鲁肃一同吃酒取乐。通过对两个人物不同反应的比较,使学生们理解到诸葛亮的谋略和胆识的超人之处。另外,这段还要抓住“一定”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这个词让同学分析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5)曹操是怎么做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又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要使同学抓住曹操的言行去体会出他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对什么事都谨小慎微,不敢冒然行动。诸葛亮正是抓住了曹操的这个弱点才敢这样安排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知己,还能知彼,他善于识人的特点在这里再次得到证实。 (6)诸葛亮在船队刚到时是怎样布置的?后来又怎样调动的?这样安排为什么? 诸葛亮先让船队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等靠近曹营这一面的船上的草把子上都受满了箭之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一方面是让船另一侧的草把子上也受箭,另一方面是回去的时候顺风顺水,曹操知道上当追也来不及了。 在讲这部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画一些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果教师不愿画图,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以达到理解的目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在讲解这段时,教师还可提示学生,长江之水是自西向东流,由此体会诸葛亮布阵的巧妙,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还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缘于他对地理环境的了解。 (7)总结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由于对本段有了深入的理解,所以学生总结起来并不困难。教师必须要让他们明确,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8)教师小结。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课文通过诸葛亮巧妙使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的经过,突出反映了诸葛亮确实是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4.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同时思考: (1)诸葛亮按规定期限超前完成造箭任务以后,本可以讽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却不露一面,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这是为什么? (2)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起了哪些作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本段安排这样的两个问题,是想让同学们通过第一题再次体会出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不想使周瑜太难堪,表现出了豁达大度的政治家风度。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既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照应了开头,又突出地反衬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干。 (五)分清前因后果,把握故事情节整体。 通过读第一大段,使同学理解正是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使周瑜很“妒忌”,所以才设下“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陷害诸葛亮。这才是事情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二段之后,我们理解到周瑜一方面不给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另一方面让鲁肃去查看动静,而诸葛亮却向鲁肃借船,还不让他告诉周瑜,这是事情的发展。课文的第三大段是整个“借”箭的经过,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是事情的高潮。课文第四大段,从表面看事情的结果是如期交箭。但再看看起因,我们会发现,全文这件事的起因由周瑜妒忌开始,因此结果也该由周瑜“自叹不如”而结束。 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提纲,说出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2.练习用“委托”和“轻易”造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说出本文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 练习按提纲说出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会有原因,也必然会有结果,只有了解了前因和后果,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这篇文章重点教会学生分清文章的前因与后果,课后也安排了这样的小练习:说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原因与后果。 由于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就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是由于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想用这件事来刁难他。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 说出诸葛亮“只要三天”这句话的前因,后果。联系上文,我们得知这话是在周瑜说出要求十天造好箭的情况下说的,结果他真的在三天之内完成了任务。 “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这件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仔细读书,我们会发现,不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雾大,看不清敌人的虚实,结果是曹操上了诸葛亮的当。 本课思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
★精品文档★练习还有一道要求造句的练习。首先,我们得让学生理解造句用的词是什么意思。“委托”就是请人代办的意思,但它又不同于“嘱咐”,“委托”更加郑重其事,要别人必须办到,而“嘱咐”则不一样。了解了词意,下面让同学思考这个词的适用范围,它一般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最后再让学生进行造句,这样就容易得多了。 “轻易”一词,要先结合课文理解,即“随随便便”的意思,然后再查字典了解它的另外的意思,“简单容易”。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练习造句。两种词意造的句子都应是正确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