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检查复习。 1.检查读生词: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 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 (2)分角色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并且思考: (1)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
(2)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3)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的?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 (2)诸葛亮把船停在哪儿?为什么? (3)船是怎样停在那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船停下来,诸葛亮让兵士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与鲁肃各有什么不同反应?说明什么? (5)曹操是怎么做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又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6)诸葛亮在船队刚到时是怎样布置的?后来又怎样调动的?这样安排为什么? (7)总结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8)教师小结。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课文通过诸葛亮巧妙使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的经过,突出反映了诸葛亮确实是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4.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同时思考: (1)诸葛亮按规定期限超前完成造箭任务以后,本可以讽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却不露一面,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这是为什么? (2)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起了哪些作用? (五)分清前因后果,把握故事情节整体。 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