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8三顾茅庐主备人:沙兵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自渎课文从解题入手。二、初读课文1、范读。(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出示自渎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渎情况。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讨论: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吩(fēngfēn)辅(fǔfū)晌(xiǎngshǎng)辰(chéngchén)诸(zhūzū)卧(wòwò)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抽读生字卡片读生字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3)指导朗读,体会。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轻声读课文学生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学生朗读体会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二、细读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点: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②理解句子:我得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读画想讨论讨论朗读感悟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三、总结、写作特点一、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二、指导复述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两次拜访没见到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2、指名复述。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当众复述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一语中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四、教学生字新词1、生字字形教学;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四、布置作业练习1、形近字组词;2、用“来到……只见……”说话;3、比喻句辨别。练习写话,拓展思维。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教后反思《三顾茅庐》一文,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学习一顾和二顾茅庐的内容,教学的过程也非常的简单:品读、感悟、写话。先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让学生在1、2段中找出描写刘备语言和行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再进行感情朗读。接着,我让学生体会张飞的言行,说说有什么发现。最后,将刘备与张飞对待诸葛亮的不同态度作比较,进一步突出刘备的诚意。教案的设计简洁明了,层层递进,便于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且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找人物言行的句子,抓关键词理解人物的特点,为学习三顾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品读中,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词句,精彩语段时,还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为了能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插入了两个小环节:1、在学生品读刘备斥责张飞的话时,通过朗读,学生基本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这时我插入了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学生读了这段话后,既从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上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真可谓是求贤若渴;又对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我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必定会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快速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用。2、在理解“大贤”这个词语时,我问学生:什么样的人称为大贤?学生讲出答案后,我趁势利导:是啊,称诸葛亮为大贤,一点都不为过,他的品行与才干在日后出山帮助刘备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你们知道有哪些故事吗?(学生纷纷讲了自己知道的故事,兴致盎然)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外广阔的知识海洋,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我相信,日后学生看到《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肯定会情不自禁地去翻阅。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案设计创新性不够强,亮点不够,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学生的激情不够,可能是我还不善于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我觉得自己有点畏首畏脚,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说,有点依赖于自己的预设,总想拉着他们向我自己的看法上靠拢,如果我能放开让学生说,我想他们的回答将更精彩。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胸中有本,手中有法,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将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