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四、教学准备:师:1、课文朗读录音;2、多媒体课件;生:搜集有关诸葛亮和《三国演义》的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设疑导入
,揭示课题 1. 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 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3.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4.“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 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3.
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内容简短,光从“两次”“诚心诚意”还不足以感知刘备的诚意这时,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源,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 四、 察言观行话“尊重” 1.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屋,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下面,我们来读第24自然段 2. 小组学习,思考:A.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画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B.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 3. 重点品读张飞、刘备的话 (1) 指名读张飞的话,一个“嚷”字让你读出了什么?(表现出了张飞的性格粗鲁,对诸葛亮不屑一顾) (2) 再读刘备的话,你又从中读出什么?(责怪、生气,也表现出自己不可动摇的决心) (3) 分角色朗读,对比两人的不同态度,感受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尊重 4. 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1) “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文中两次用了“轻轻”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刘备举手投足都很小心,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2) 指导练读这段话,读出动作的“轻”,读出刘备的小心翼翼、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读出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爱惜 (3) 刘备等了多长时间?(半晌——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好久;“一个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 (4) 这样算来,刘备至少在台阶下站了两、三个小时,依然不急不躁,恭恭敬敬地等候这样的态度让我们感觉刘备在恭候一位长辈或上级,事实怎样呢?从年龄上看,刘备那时47岁,诸葛亮才27岁,刘备比诸葛亮年长20岁;从身份来看,刘备出身贵族,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人称“刘皇叔”;而诸葛亮只是平民百姓一个,隐居山野,以种田为生两人身份地位、年龄相差如此悬殊,而刘备竟表现得如此虔诚,怎能不让诸葛亮感动呢? (5) 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你从“快步走进”读出了什么? 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的虔诚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两人见面、交谈,又是怎样一幅场景呢?我们下节课再看 【设计意图】通过算时间账、算年龄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刘备的一颗赤诚之心、敬贤之心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六、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文中的对比烘托,感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2、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阅读有关描写一处景色的文章。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改编自《三国演义》的名篇——《三顾茅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草屋里的诸葛亮)3、浏览课文,对于本课,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4、交流归纳:(1)刘备怎样把诸葛亮请出山的? (2)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这样去请呢?三、精读感悟,体会诚意(一)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刘备怎样把诸葛亮请出山的?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再读课文,你能找到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刘备是怎样请诸葛亮的?(板书:诚心诚意)2
、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现在让我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3、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相机出示句子:(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变换)▲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谁再来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2)、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个别读,齐读)(3)、刘备为什么不同意张飞的请法?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刘备当然不同意!(4)、引读:他生气地说:“……!”刘备和张飞什么关系?(请生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5)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继续交流: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2、半里多路,下马步行: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3、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4、轻轻地、恭恭敬敬地: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他就站着吗?他脑子里肯定在想点什么。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快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为何那么“快步”?小结:这时的刘备真是求贤若渴呀!(二)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呢?再去读课文,找一找你认为值得的理由。1、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1)理解”茅塞顿开”(2)刘备茅塞顿开的是什么?课件出示“群雄纷争图”。(师指图可补充: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这就是最后取胜的“隆中决策”。)(3)齐读。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谁是鱼?谁是水?为什么这么说?(2)他们关系如此密切,刘备把诸葛亮当做老师,诸葛亮也帮刘备打过不少仗。你知道诸葛亮帮刘备打过了哪些仗?(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
3、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1)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2)理解蜿蜒起伏,指导词语朗读。(3)其实真正等待腾飞的是——诸葛亮(4)为什么这么说?读读这里写景的句子:“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5)理解“疏疏朗朗”“青翠欲滴”(6)这里景色“秀丽宜人”,谁来把它读美了?(7)噢,真是一块宝地啊,通常这样的地方都是隐居着高人的,这个高人就是——诸葛亮,他就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8)齐读。4、小结全文师: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的故事,它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 (“尊重人才”)生:待人诚恳,谦虚;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师: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2、3任选一项)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3、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六、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尊重人才)刘备 诚心诚意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