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2、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能体会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板书:刘备)胸怀大志,迫切地希望得到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他两次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但都没有见着。第三次去,终于如愿以偿,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谁能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说说!(板书:诚心诚意)3、刘备对诸葛亮的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细体会。二、精读,感悟刘备形象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3自然段,把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争取找得又全又准。2、画好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画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画这些句子的原因,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3、交流:(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①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谁来做张飞嚷一下?从这个嚷字我们可以读出张飞这时候什么心情?(很生气)他为什么生气?一起做回张飞大声地嚷一下!②张飞本是为大哥着想,想让大哥少跑一趟,但刘备听了却很生气,他生气的又是什么呢?男生读。追问:刘备生气的是什么?(张飞对诸葛亮的无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诚心)③同学们,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但此时刘备却为了一个乡野村夫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地尊重啊!自练对话。
精品④一二组读张飞的话,三四组读刘备的话。是呀!捆得来诸葛亮这个人,可捆不来他的心哪!张飞不懂,可刘备知道。还有吗?(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同诸葛亮见面。请大家再轻声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词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和尊重?交流中相机引导:▲“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刘备为什么要下马步行?(补充:古代对地位高或特别尊敬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刘备在半里多路处就下马,诸葛亮能看见吗?(不能)不能看见仍下马步行,可见刘备是真心真意尊敬诸葛亮。▲“轻轻敲门”:读中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礼貌。连敲门声都轻轻的,流露出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呀!▲“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为什么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怕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事)▲“恭恭敬敬”:①“恭”字下面部分其实是“心”。读词“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呢?②读到这个词你好像看到刘备怎样站着?全体起立,你们做回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给老师看看。想想怎样的神情,怎样的姿势可以充分体现你对别人的尊敬。(补充:古人在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特别尊敬的人面前不仅会流露出庄重、谦逊的神情,而且站立时会略低头微弯腰。刘备对诸葛亮无比尊重,就流露在这看似平常的“恭恭敬敬”中。)读恭恭敬敬③刘备是皇叔,是统帅着几千人马的首领,而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平民百姓而已,但刘备却是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当时刘备已47岁,诸葛亮才27岁,长辈对晚辈其实不用那么尊敬的,但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等候,刘备真的非常诚心哪!▲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连台阶都没上,可见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轻轻地走进去:刘备很有礼貌,怕打扰诸葛亮▲“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①看看刘备这一站站了多长时间?“半晌”是多长?(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个时辰”又是多久?(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加起来起码站了三四个小时,近半天时间哪)②描述情境,相机引读:读了这两个词,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隆中草堂前那感人的一幕(配乐):早春的隆中,春寒料峭,诸葛亮在草堂温暖的榻上午睡,而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精品半小时过去了,“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张飞在门外看看没有动静,探头一看,呀大哥恭恭敬敬地站着,而诸葛亮还躺着没醒,不由得火冒三丈,冲进来嚷着要到屋后放火,看他起来不起来!刘备急忙把张飞拦在屋外,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刘备仍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两个小时过去了,刘备依旧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三个小时过去了,刘备依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③刘备恭恭敬敬地站了这么长时间,足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快步”:一见诸葛亮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从“快步”你又体会到什么?(很兴奋,特别急切)自读,读出刘备的诚意和尊重。配乐齐读。4、指导背诵第三节中写刘备的语言⑴这部分内容我们不但要读好,还要争取能背诵。我们看看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这样先理清顺序,背起来就能有条有理。(相机板书: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走进)⑵学生读读背背⑶师生合作背诵“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刘备就……)刘备乃大汉皇叔,一方诸侯,有身份有地位,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个。可47岁的他却对一个只有27岁、当时只是一介草民的诸葛亮恭恭敬敬,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等诸葛亮醒来才拜见。看来,刘备渴望诸葛亮这位大贤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这一份诚心诚意足可以感动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5、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名《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他说(配乐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你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得到的是什么?(诸葛亮的感激)是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刘备赠我情哪!过渡:那诸葛亮是怎样帮助刘备的呢?读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三、略读,感悟诸葛亮形象1、交流:★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1)什么是“茅塞顿开”呢?读读后面半句话。
精品(2)“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告诉我们“茅塞顿开”是一种什么感觉?(一下子明白了)(3)刘备原来不明白什么?(群雄纷争,我想统一中国,可是我很弱小,怎么办?)(4)于是,(引读:诸葛亮分析了——)有人说:“书生论武事,大都纸上谈兵。”可是诸葛亮却说得头头是道,当时的天下(出示群雄割据图),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扩展自己的地盘,然后逐步统一中国。看(出示三国鼎立图),这就是刘备后来建立的“蜀汉”,它与魏、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诸葛亮的这番话使得刘备茅塞顿开。读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刘备是什么?(鱼儿)诸葛亮是什么?(水)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鱼儿离不开水,刘备离不开诸葛亮)是呀!再大的鱼,没有了水,又有什么用呢?(2)补充: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打了不少胜仗,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你们知道有哪些胜仗?(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以二十条船借来曹军十几万支箭;火烧赤壁:诸葛亮借来东风,烧得几十万曹军溃不成军;巧设空城计,只用二千五百个老弱病残的士兵,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精兵;还有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3)这真是——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诸葛亮真是一个旷世奇才呀!(世上无人能比的奇才呀!)读好这个词。(4)有了诸葛亮,刘备真是如鱼得水,能不高兴吗?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心情。2、初步感悟借景喻人的写法(1)复习背诵: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写隆中秀丽景色的一段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片美丽的景色。(2)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景色秀丽宜人。”现在你再读读,看看除了写景色秀丽,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用意?(3)交流中点拨、总结:是呀,诸葛亮就像等待机会腾飞的卧龙,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青松、溪流和翠竹也象征着诸葛亮高洁的品格。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秀丽的景色。四、总结:1、同学们,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心,邀请到了一位千古奇才;“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不仅打了很多胜仗,而且最后辅助刘备建立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正是:
精品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鱼得水创大业,孔明幸会明主出山辅佐大展宏图扬美名。2、今天我们的课马上要结束了。最后老师想补充的是我们已经有能力去看原著如原著中对卧龙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屏幕显示):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低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簧交翠。这段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呢?如原著中诸葛亮的草堂有副对联: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这副对联对刻画人物有用吗?又如原著中诸葛亮醒来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首诗又有什么含义呢?因此,去读原著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五、作业短期作业: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长期作业:在一个月内读少儿版《三国演义》读一读,搜集诸葛亮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资料来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QQ:1805986694,59716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