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定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定

ID:1192056

大小:31.1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学校校内示范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三顾茅庐》。从开始的选择教材,到钻研教材、确定方案、上课,整个过程下来,感受很多。一、教材解读。《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三顾茅庐”现在已经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演变为一个成语。顾:拜访;茅庐,草房。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起初隐居在隆中的茅庐里,刘备为了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茅庐去拜访,前两次都不遇而返,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因此,这一成语有诚心诚意邀请人家的意思。本文以“三顾茅庐”为题,侧重于历史事实,写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事情,诸葛亮在他的著名文章《出师表》中,曾经写道这一事件:“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意思是先帝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微,才识粗浅,不惜屈尊,亲自前来拜访,前后竟有三次之多。既表明刘备尊重人才,又表明自己现在为什么竭忠尽智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的原因。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事情发展情形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没有见着。11 这一部分简要交代事情:两次拜访,都未见着。同时必须重视的是刘备拜访的态度和目的:诚心诚意,辅助自己。这一部分也为第三次拜访定下基调。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叙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层次分明地展开:先写出发之前。突出了关羽、张飞和刘备的不同态度,显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为下文具体描写作了铺垫。其次写见面之前。隆中的优美自然景色映衬了诸葛亮的高雅不俗;接着写刘备在半里多远处“下马步行”,适值诸葛亮午睡未醒更不敢惊动,继而是阶下等候满含恭敬,最后才堂见面,这儿环环连接,突出了刘备的求贤谦恭之态。再写见面以后。诸葛亮分析形势,提出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既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又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佩服和赏识。从出发前写道见面前最后写见面后,眉目清晰,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有耳闻目见之感。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叙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亲密之情和敬重之意,反映了刘备贤才的正确认识好真诚态度。这一部分其实不是“三顾茅庐”的直接体现,却是带来的良好效应,所以不宜详写,略作点染就顺势收篇了。课文在表达上有如下特色。第一,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作者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11 比如张飞的“嚷”,用麻绳捆来的话,其鲁莽急躁之态如在眼前;而刘备的下马步行、耐心等待、“快步”拜见,又体现了他的求贤心切、访才心切的性格特点;诸葛亮形势分析、提出策略,虽然没有详写,但读者自可从刘备的反应中认识到他的雄才大略,超越一般。第二,详略安排,合理适度。本文标题“三顾茅庐”,但对于刘备先后三次拜访诸葛亮,并未平均用力,而是略点一、二次,详写第三次,这就突出重点,由第三次可以推想第一、二次,否则,就会轻重不分,势必累赘了,这表现出作者运笔有方,安排巧妙。第三,运用比喻,传情达意。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来传情达意,如隆中山冈的卧龙之喻暗示诸葛亮的志向才干;拨云见天之喻映衬诸葛亮的洞察形势,策略非凡;鱼水之喻更是突出了刘备的欣喜和诸葛亮的作用……二、精彩句段“他们来到隆中……同诸葛亮见面。”这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值得仔细揣摩理解:第一、二句,暗示贤人的才略品格。文章写描写刘备来到隆中所见到的景色,这些景色与隐居其中的诸葛亮的品格多么谐调啊。因为诸葛亮为人刚毅,执法严明,敢于抗争,从不苟且,正直无私,正好与山冈、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将山冈的蜿蜒起伏比喻为宛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第三至八句,详写刘备拜见过程,又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三至七句写刘备求才心诚。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如果对诸11 葛亮不敬重、不心诚,就不能做到。到了诸葛亮家,刘备是轻轻敲门,表现了敬重人才,讲究礼节。适值诸葛亮午睡,刘备轻轻走进去,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这更是心诚的表现。第八句写刘备求财心切。前面已写到刘备对先生的耐心等候,尽管时间很长,仍然不改初衷,诚心可鉴,末了一句却写刘备一旦发现先生醒来,立即“快步走进草堂”,一慢一快对比鲜明,表现了刘备求才是何等心切!三、教学回顾。巧妙导入知出处师: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上课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听我们张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和书做朋友,读书多的人就是自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看读过这本书吗?生:读过师:这是一本章回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你知道哪些?生:我知道有三顾茅庐。师:你真了不起,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说明你很勇敢。生:我知道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师:你真了不起,一口气说了两个。让我们打开这本书,来读一读。请读读第一回的题目。生读师:我们所熟悉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出自这一回。第四十六回,谁来读读。生读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草船借箭就出自这一回。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么,每一回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一回要写的主要内容,这是这类章回小说的一个特点,我们知道了这个特点,便于我们快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随文识写会题意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它是根据“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编的,我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11 师:先来看老师写这两个字,茅庐的茅,上面是草字头,说明这个字和草有关,下面是矛,这种草叶子长得又尖又长,像矛那样。横钩要写得长一些上,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撇要舒展。请同学们在田格本上认真写这个字。生写字(学生提醒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师:一起读读这个词生:茅庐师:知道什么是茅庐吗生:茅庐的意思就是茅草房师:用茅草盖的房子就是茅庐,这里的茅庐可不是修建在一般的房子,那它修建在什么地方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想象。师:配乐范读“诸葛亮出山……”配乐读。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生:这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地方。师:山青水秀啊生:这是一个隐蔽的地方。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几片竹林,隐居生:景色优美的地方师:有山有水生:美不胜收的地方就是这个美不胜收的地方隐居着旷世奇才诸葛亮,才引得刘备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说顾是一个生字,顾左右结构,是左右同宽的字,这里的竖提和右边的页的一撇注意穿插,这样的字才紧凑美观。师:顾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课件出示)这里的顾的意思在这里应选择哪一个解释?生:第三个选择拜访师:对,请同学们把这个顾也写一下(学生写字姿势提醒)生写字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生:意思是拜访茅草房子。师:孩子,是拜访草房子,还是拜访住在里面的诸葛亮生:三次拜访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诸葛亮师:谁拜访生: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11 师:这次说清楚了,我们现在用三顾茅庐这个词是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这三还是指三次吗?生:不是,很多次。师: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默读课文知层次师: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故事类的文章,你对故事中的什么最感兴趣?生:我对情节最感兴趣。师:所谓故事的情节就是围绕着人物故事发展的过程,包括了生:起因、经过、结果师:看课文哪里是起因、哪里是经过、哪里是结果生默读,找师: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起因呢,女孩你说生:第一自然段。师:你的眼睛真亮,故事的起因写得很明了,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课文当中什么地方写的又是故事的结果呢?生:课文中的四五小节写的是故事的结尾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是第五小节师:大家看看是不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经过。同学们看,这样我们就把课文很明显地分成这样三部分。圈圈画画理脉络师:一个故事吸引人,往往在于故事的经过一波三折,像这样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这样的故事,按照叙述方法的不同,又被分为这样三种情况,读一读。生:1按时间先后,2按地点转换,3按事情发展。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经过,就是按第二种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叙述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生边默读边画师:同桌两个相互地说一说,看你们两个找的一样吗?生同桌交流11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我找到了冬去春来是时间转换的词语师:老师要找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生:我找到了隆中师:你跑得太快了,一下子就跑到了隆中,看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清清楚楚告诉了我们。生:我找的是上路,然后是来到隆中,然后是半里多路,草堂前,最后到了草堂师:我们抓住了这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我们就理清了故事的脉搏,其实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是这样按地点转换来讲的。如关羽辞别曹操后,首先来到……(出示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中表示地点的词,引读。)师:同学们看,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但我们抓住了地点转换的词语很快就理清故事的脉络,这种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随文识字知人物师:除了对情节感兴趣,还对什么感兴趣?生:我还对人物感兴趣师:他还关注了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人物都有谁?生:诸葛亮、刘备(师板书)师:葛是一个复姓,也是两个生字,诸字要写好,言字旁要写小,注意诸的撇要长,要穿插,这个字才紧凑。与顾相比,诸和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诸是左窄右宽。葛,原来人的捺改成了点。(师范写)对于这个生字葛,你有什么好办法记?生:换偏旁,把渴换成草字头。生:我也是用换偏旁,喝水的喝换成草字头。师:老师的方法是:有口就想喝,有水就不渴,头上有草就读葛,记住这个葛,你能赛诸葛。生读,生练写。 师:课后田字格里有这些生字,你认为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字,自己画个五角星,和例字对比一下。师:放下笔,在三国演义当中一共描写了一千一百九十一个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下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再来细细感悟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人物。11 四、教学后记1.成功之处。 (1)词语教学扎实。生字词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如果生字词的教学不过关,语文素养的提高、情感的熏陶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更要抓好、抓实,使学生在学字、学词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字词的方法,形成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儿童的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识字教学中,我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自主的识字。,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形象到抽象的规律,,注意把握节奏、关注学情、启迪思维、调动情感,做到张弛有度、富有情趣。 (2)努力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主动探究的教学。 我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体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积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重视,享受成功的快乐,这节课始终是以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这条主线来写的,也是唯一的一个中心问题来组织探究学习的,那么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得到了发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是从景入手,以景11 点人,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出刘备的诚意,感悟刘备的诚意,这正是本科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找一找、读一读、演一演刘备的诚心诚意,比如让学生找到表现刘备动作的词和句子,恭恭敬敬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以有的生活经验体验刘备的诚意,在感悟的基础上再度课文,插图的作用不可以忽略,在学生读到刘备轻轻敲门这个环节中,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扮演刘备,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人物的神态,动作,还有语言,让学生在表演当中拓展读书的空间,读出文本以外的语言,切实的体会刘备之诚,然后再来朗读重点的段落,学生置身文内,实现了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 (3)充分品读文本,领悟语言的美妙。 ①在审美心境中品读   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和领悟,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之中,这样才能主动地以审美的态度感知与把握对象。为此,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应用审美因素,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是“审美-品读”式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用于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內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互动的学习平台,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气围,激活学习的兴趣。如在《三顾茅庐》引入新课时,我动情地说:“请11 同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老师期待大家有说不完的话。”在师生对话课堂中,我始终给学生以信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让每一位学生想说敢说,小眼发光。 ②在审美体验中品读 审美是以体验为核心的个性化的情感教育。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在阅读、鉴赏、接受过程中,体验是最成功的前提活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涵泳”“吟诵”“体味”“妙悟”“入神”等都包括情感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意境,有传神的词句。如何将“知”的积累转化为“感”的积淀,不是零碎的分析,而是在品读中整体把握与领悟。即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各种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体验探究。由于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很快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了,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上审美化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阶下恭候孔明”这一板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刘备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我先让学生自读相关句子,简明扼要要说言中之意,再让学生将句子与原文比较,从“吩咐”“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传神之中感悟文中之情。然后进行个性朗读,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寓美美读之中。学生读出了情之真、情之切、情之浓、情之深。11  ③在审美视角中品读 从美学的角度说,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一颗闪光的珍珠。它几乎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美学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从美的视角,引领学生引读文本,把一切美的人、情、物都“探”出来,领学生去发现、去欣赏。 2.教学不足 (1)对学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预设有出入时,不能顺势而导。这不仅仅是缺少教育机智,而是没有把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表现。 (2)耗时太多,整个教学前松后紧,因而设计的几个环节还有些没能完成。 (3)没有放手让学生来演一演:整堂课中,我只叫学生读描写刘备恭恭敬敬等候诸葛亮的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如果在刘备遇见诸葛亮时说的那一番对话可以让孩子们来模仿、表演,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气氛也会更热烈。 (4)朗读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时,我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引导他们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这是我这堂的又一个失误,忽视了理解后的再读课文来继续加深理解巩固。在今后的课堂中要重视并引导好理解后的读。   今后,我要在这几方面加以改进,因为我知道,只要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实践,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成长。 11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