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罗贯中
目标导航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中的生词。2.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3.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全书120回。以描写战争为主,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桃园三结义
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煮酒论英雄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战略构想。隆中对
自读课文1.标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脉络。
拜谒呕心寰宇荷锄篡逆猝定斡旋匡扶朔风邂逅不省慵懒 千仞 不栖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字的读音bàiyèǒuxīnhuányǔhèchúcuànnìcùdìngwòxuánkuāngfúshuòfēngxièhòubùxǐngyōnglǎnqiānrènbùqīxūnmùrěnrǎnbǐkǔnshéshīyìyàngcúnxùkuìnǎn
整体感知三顾茅庐第一部分(1——5):一顾茅庐,失望而归(遇崔州平,论天下事)第二部分(6——10):二顾茅庐,怏怏而回(遇亮弟、岳父,留下书信)第三部分(11——15):三顾茅庐,共图大业(隆中对,亮感其城,出山相助)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兴复汉室,建立功业。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隆中决策的主要内容将来天下必三分。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骂死王朗、舌战群儒、造木牛流马、巧设八阵图......
主题归纳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智慧的旷世奇才。
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鲜明2、故事情节曲折3、语言精炼畅达
读后感悟感悟1: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感悟2: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旷达的胸襟,提升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作业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