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语文组方春霞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8课《三顾茅庐》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班有不少孩子都迷上了儿童版的《三国演义》。三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啊!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呢?为什么呢?2、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你最喜欢的一段三国故事是什么呢?
3、刚才许多同学都谈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简直就是一位军事天才,那么你们知道他是谁的得力军师吗?(刘备)那么,刘备是怎样寻得这样一位贤人,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忠于刘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里的一段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8 三顾茅庐)二、倾听朗读,了解大意1、“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究竟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倾听课文朗读。2、播放朗读课件,同学们边听边想。3、交流:“三顾茅庐”中的“顾”指的是什么?(拜访)“茅庐”指的是什么?(诸葛亮在隆中居住的草堂)“三顾茅庐”讲述的是个什么故事?(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三、检查预习,初感“诚”意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说说自己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有哪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四人小组交流汇报。2、出示生字词语,请学生带读。三顾茅庐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秀丽宜人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疏疏朗朗3、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提出要求:大声朗读,字字响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四、重点研读,感悟“诚意”1、刘备曾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进行圈画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一)言语之中闻诚意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1、你知道张飞和关羽为何如此反对吗?2、出示“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讲述第一次和第二次拜访的过程,委屈不平,了解缘由,再回头读张飞的话,感受张飞的情有可原和心直口快)。3、刘备是怎么说的?指名读体会到什么?4、刘备、张飞、关羽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一个外人责怪生死兄弟。写张飞的态度正反衬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这种写法就是侧面描写。5、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后来“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二)行动之中看诚意a.动作:半里多路下马步行。1、半里多路是多长?300米左右,体会距离之远2、为何要下马?下马,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者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会落轿武官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3、这一切体会诚心诚意,指着板书“诚心诚意”4、指导读出诚心诚意b.神态:轻轻敲门不要惊醒先生吩咐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1、刘备当时为当朝皇叔,诸葛亮为一介村夫,刘备当时四十多岁,诸葛亮只有二十多岁,在古时候这个年龄都可以做他的父亲。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画面,我们一起来像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前。(恭立:身体直立,面朝前方,双手抱拳,头略低),回想前两次冒着风雪,吃尽千辛万苦均没有与诸葛先生相遇,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2、指导读出诚心诚意c.时间之长:半晌工夫,一个时辰1、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的站了多久?半晌就是半天2、又等了一个时辰。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3、等了这么久刘备会觉得怎样?
4、这一等,让我们深深被刘备打动,让我们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他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5、指导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6、引导学生齐读刘备的举动,读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读出刘备访求贤才的真情。7、齐读第三自然段。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意。诸葛亮出山后为报知遇之恩,帮助刘备实现了三分天下的理想,建立了蜀国。他念念不忘(指板书)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的诚心诚意!他念念不忘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的诚心诚意!他念念不忘刘备一直站了半晌工夫——的诚心诚意!于是,“三顾茅庐”成了“诚心诚意”的代名词。刘备去世后他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出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五师总结全文:诸葛亮值得刘备如此用心诚心诚意去请吗?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下节课学习。教学反思:《三顾茅庐》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时,孩子们能紧紧抓住刘备的言行感悟他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但是,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一开始有两句关于景色描写的句子——“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是不是就是可有可无的呢?在教学第一句话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感悟山冈的特点——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再顺势介绍诸葛亮的号——“卧龙先生”
,体会作者比喻的巧妙。而在教学第二句时,我则让学生画出写到的景物,再读句子,找找景物的特点,最后通过朗读读出景色的秀丽。到这儿教学得应该很到位了,是不是就好了呢?我觉得不是,我又多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住在这样一个地方的,应该是什么人?”“我觉得应该是隐居的人。”“喜欢亲近山水,与世无争的人!”“世外高人!”……“对,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世外高人!”其实,这两句句子从侧面反映了诸葛亮的性格、生活喜好,所以不可轻视。由此,我也明白了,对于节选自小说的课文,我们在教学时,除了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性格品质外,还可关注下环境描写,因为环境描写大多数时候都是对人物性格起到了烘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