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挂图、《三国演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月21日总30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二、初读课文1.范读。(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自渎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2)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3)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4)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3月22日总31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4)指导朗读,体会。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点: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1)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体会比喻句的精妙。(2)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3月23日总32课时)一、总结、写作特点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二、指导复述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两次拜访没见到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3.指名复述。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四、教学生字新词1.生字字形教学;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两次拜见没见着上路前第三次拜访见面前见面后亲密友情教学反思:《三顾茅庐》中指导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是训练重点之一。我教完这一课之后觉得指导读好课文,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对话者的心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再自然地表露于朗读之中。课文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一个共同特点是有感情外显的提示语,如:“斥责”、“埋怨”、“不耐烦”等。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对话,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很投入,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