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上 第六单元《三顾茅庐》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上 第六单元《三顾茅庐》 教案

ID:1192514

大小: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顾茅庐》小学语文四年级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孙丽娟226682[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第四节通过“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短短一句话,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重点、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本着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既有扎扎实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有学生独特的个性飞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读出疑问新意,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思路]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我力图凭借文本语言,诱发阅读动机;体味思考文本,读出疑问新意,设计如下思路: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二、初读感知,解疑问难。三、回归整体,感知诚意。四、布置作业,巩固延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吗?指名说。教师拿出一本《三国演义》,描述: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这部名著的一篇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齐读课题。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茅”、“顾”,提醒“茅”的一撇不能丢,“顾”的第四画是竖提,不能写成竖弯钩。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4、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设计意图:为了了解孩子课外知识面,我先以“知道中国有哪四大名著吗?”这一问题引出《三国演义》,从而引入我的课题。这样,既了解了孩子课外知识的接收信息,又使本课的导入水到渠成。四年级孩子处在中年级的末尾阶段,识字教学上强调的是自主识字,在识字环节上采用的是放手识字:即课题中的“顾”与“茅”是一类生字,板书课题时随机就完成写字教学,在检查读文中就可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样,生字教学板块在老师的扶与放相结合中巧妙完成。)二、初读感知,解疑问难。1、学生自由读课文。2、读文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说。(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引导学生看字形“诸葛”。(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顾”、“茅庐”的相关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来释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体现,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3、检查理解情况。A、出示第一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文中说谁茅塞顿开?给它找个近义词。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B、出示第二组: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看见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C、出示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读了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你能用其中的哪些词来说说你见到过的景色吗?(通过偏旁和联系旧知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宜,合适。青翠欲滴:欲,将要。)出示填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茂密的竹林(),景色()。练习朗读这段话。指名读这段话,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这像谁?引出“卧龙先生”诸葛亮。( 设计意图:隆中的优美自然景色非常值得去学习积累。这是一段优美的文字,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感情地诵读的基础上,到位地理解了词语,扎实地完成了填空训练,已经积累不少的优美的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头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练习,)D、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读书,在读中读准难读字、辨析易错字、初解难懂字词,在质疑问难中帮助学生通过联系旧知、借助文本等多种方法去理解。)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1)指名读第一节(2)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节,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了解“桃园三结义”。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你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指名学生读,请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赛读。师生合作读对话。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设计意图:多形式的评读、赛读、合作读,增加了读的趣味性。加上老师夸张性的范读,学生易于模仿,自然地体会到张飞这个人个性比较豪爽、鲁莽,刘备比较稳重,尊重人才,为学习后文奠定了基础。)(3)指名读第三节写景后面部分课文,说说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4)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运用。(引出“拨云见日”)7、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豁然开朗,诸葛亮不愧是奇才、高人。难怪(引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换个词该怎么说?(引出“如鱼得水”)。(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初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认识人物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三、回归整体,感知“诚”。1、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就纳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指名说,相机板书:诚心诚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诚心诚意”就是这篇课文的“领”。抓住中心词“诚心诚意”,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2、“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一番大业。用诚心感动诸葛亮,用诚意赢得江山。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幅对联,出示:上联:刘玄德精诚所至求贤才如鱼得水下联:诸葛亮金石为开辅明君拨云见日横批:三顾茅庐3、总结延伸: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有兴趣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设计意图:“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紧密衔接,我们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像这一类历史性题材而且是选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创造,让知识内外沟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可持续性。)四、作业布置: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2、抄写这些词语,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抄几遍合适,把字写好。3、练习感情读文,体会刘备求贤若渴、虔诚求才的态度以及张飞前后对诸葛亮的态度变化。(设计意图:前两项作业设置为了巩固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打好扎实的基础,把自主权归还给学生;第三项作业是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板书:三顾茅庐拜访刘备诸葛亮诚心诚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