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一课时)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荆亚萍邮编:212000[教材简解]《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映出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暗衬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重点、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题目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词语,主动参与课外阅读,主动质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思路]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浏览课文,了解大意——感悟详略,赏读回归整体——深化巩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简单说说为什么?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顾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课题中的“顾”先哪一种?(1、回头看,泛指看。2.照管,注意3.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4.拜访)。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意思?4、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和诸葛亮当时各是怎样的处境呢?二、浏览课文,了解大意。1、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教师相机正音。交流每个自然段的大意。2、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第一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A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哪一种景象你见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积累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C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看到这样优美的景色,你猜测一下作者暗示住在这儿的会是怎样的人呢?第二组: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你看见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恭”字是“心”字底)
第三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三、感悟详略,赏读回归整体1、课文写了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材料的?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吗?(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先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着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最后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2、赏读回归整体。(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尊重人才”),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四、作业布置: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