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名著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重点。本课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的,细节描写是本课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认识刘备求贤若渴及对人才的尊重,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学习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我们古典文学有四大名著,那么大家知道是哪些吗?每一本名著当中都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谁来说说?在这诸多的故事中,有一个故事特别受大家欢迎,不仅因为有我们喜爱的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且成为真挚诚恳的代名词,它就是《三顾茅庐》。二、学习故事,了解内容 1、自读《三顾茅庐》的背景,勾画课文中的新词,了解主要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阅读反馈: (1)词汇学习:说说你找到的新词。(结合学生发现板书。)这些词的意思你都懂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指导纠正或者引向深入。)
填空考核:既然都已经理解了,我们来试着用用。 (出示选择填空,指名作答。)尝试自主应用: 看了故事,做了练习,你能自己用上哪个词说一句话吗? (学生尝试造句,教师点评指导。)(2)故事人物情节反馈: 文中有哪些人物?(学生发言,教师板书。)这几个人之间又怎样的关系?(结合学生描述,标注人物关系。)谁能看着人物关系图,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尝试抓住人物和主要情节复述故事。)3、深入学习:(1)“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说明了什么?(体会刘备的诚意之深。)生活中有没有“三顾茅庐”的事情?(结合生活实例体会“三顾之心”。) (2)由这个故事还引出了一个典型的成语,是什么?(板书:如鱼得水) 故事中有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结合文本内容了解如鱼得水。) 有没有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如虎添翼) 为什么张昭不用这个词呢?(对比两个词语的异同,结合刘备的实际体会准确性。)这个词中暗含着一种修辞手法,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比喻)其实我们的成语中,有许多都包含比喻修辞手法。(出示例词,了解成语含义及古今例句,体会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尝试运用。)既然大家认识了这么多词语,咱们一起来玩一个“走迷宫”游戏,看谁速读最快。(学生自主完成,再次巩固词语。)其实像这样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还有很多,你认识吗?理解吗?会用吗?(出示补充资料,指导学习。)三、领悟寓意,拓展提升:
《三顾茅庐》的典故主人公是刘备,他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打天下。后来,就有了诸葛亮“初出茅庐”,也有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现在,南阳的武侯祠还张贴着这样一幅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一生做了那么多事情,为蜀国贡献自己的一生,只是为了“酬三顾”,谢谢刘备当年“三顾茅庐”,他在谢什么?(知遇之恩,诚心以待。)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展现的是一份诚意;诸葛亮谢刘备“鞠躬尽瘁”,体现是是一份忠心。四、布置活动: 搜集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