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上 第六单元《三顾茅庐》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上 第六单元《三顾茅庐》 教案

ID:1192974

大小:8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顾茅庐导入一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充分展示了一代名相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在人们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典范,更是我们崇拜的智慧之神。今天,让我们走进《三顾茅庐》,走近诸葛亮,一睹其风采。导入二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霏。”这首诗写的是谁?(生答:诸葛亮)他的惊世之才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走近诸葛亮,领略一下他的卓越才智。(板书课题)导入三同学们,你们有谁会背杜甫的《蜀相》?(找一名同学来背诵)你们知道“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谁吗?“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又是哪件事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诸葛亮,“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三顾茅庐》,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导入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以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故事。提到诸葛亮,同学们肯定知道许多与他相关的故事,有谁能讲一讲呢?(同学们纷纷讲故事)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很生动,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出山辅佐刘备的吗?对,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他出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顾茅庐》这篇文章,看看刘备是怎样将诸葛亮请出山的。1.三顾诸葛亮 第一段写“三顾”之前刘、关、张三人的言行。因为前两次拜访失败,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关羽、张飞都表示反对,尤其是张飞,不忿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张飞对两次拜访不得的极度不满。但刘备却极不赞同,坚持前去,“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一番对话,表现出刘备的求贤若渴和张飞的莽撞粗暴。2.等候诸葛亮第二段写刘、关、张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等候他醒来的场景。“玄德拱立阶下”,耐心等待;莽张飞“大怒”,要去“放火”,与玄德的求贤之诚形成鲜明对比。三顾、久候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也为诸葛亮的出场作足了铺垫,为下文二人见面后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以及诸葛亮的超人才略埋下了伏笔。3.问策诸葛亮终于得见诸葛亮,刘备开始问策,刘备简述了自己的志向后表露了因“智术浅短”的求贤之意,提出了如何“兴汉”的问题。刘备的一番谈话,可谓披肝沥胆,情辞恳切;也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才深深打动了诸葛亮,于是引出了名传后世的“隆中对策”。4.隆中对策诸葛亮针对刘备统一天下的宏图,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根据强弱优劣,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攻守取舍策略。第一,从实力最强的曹操方面分析。诸葛亮先举了曹操在“势不及袁绍”的情况下,打败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袁绍的史实,指出曹操由弱变强的主要原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在这里强调了“人谋”在曹操对袁绍的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诸葛亮又用曹操现在“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实,说明曹操善用权谋,把汉献帝刘协掌握在手里,已形成了强大的力量。而当时刘备兵少,和曹操相比,众寡悬殊。通过对曹操、刘备两方实力的对比,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说明当时刘备还不能与曹操争锋,曹操暂时不可取。 第二,从势力次强的孙权方面分析。孙权依赖父亲兄长的余威,占据江东,根基稳固。江东“国险”而“民附”,是说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诸葛亮通过对江东诸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也就是说孙权也不可取,但可结为外援帮助自己。第三,从荆州方面分析。荆州“利尽南海……非其主不能守”,是说荆州这个地方一直到南海的广大地区的丰饶物产能够得到,这里区域辽阔,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它的主人刘表又守不住,所以结论是“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诸葛亮示意刘备,荆州可取,不可放过这个好机会。第四,从益州方面分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指出益州地势险要,有广大肥美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诸葛亮又用“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史实打动刘备的心。诸葛亮又指出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他的政权极不稳固。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说益州的“智能之士”希望得到圣明的君主,暗示刘备有这些有利的条件,应当取而代之。以上是诸葛亮就当时形势所进行的分析,这些分析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诸葛亮又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推测将来形势的发展。诸葛亮主张“跨有荆、益”两州之后,“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内修政理”。那样,军事和政治密切结合,有了根据地,又无后顾之忧,政权就可以巩固,也就有力量与曹操争锋了。诸葛亮还告诉刘备,不能轻举妄动,须等天下有变,即形势发展于己有利的时机一到,马上分两路进军。“诚如是”,总结上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就是说,刘备所要达到的目的到那时都可以完全达到。隆中对策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大业可成,汉室可兴”;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诸葛亮: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方法,塑造了一个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的谋士形象。“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借刘备的双眼展现了一个儒雅不群的谋士外在的形象;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一个超凡脱俗、淡泊名利、足智多谋的谋士的内在品质。作者在塑造诸葛亮的才略时,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外,还借用了一首诗赞之:“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刘备: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求贤若渴、气度宽宏、志向远大的形象。在前两次寻访失败后,刘备初心不改,决定进行第三次拜访,在出发前,作者用关羽和张飞的劝阻来衬托刘备的求贤若渴与气度宽宏。与诸葛亮隆中问策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则表现出他“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宏大志向。课文通过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既表现了他为“伸大义于天下”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诸葛亮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雄才大略。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为原则,运用逼真的细节描写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可以有细节上的想象和虚构,允许适当的艺术夸张和想象,但在大的史实方面不能杜撰和篡改。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可以让虚构的人物同历史人物相交流,还可以集中描绘一个历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于现实去回顾历史,但必须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写,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得到启示。 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我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共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 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写得既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在今天看来,文中所用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青梅煮酒论英雄罗贯中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 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 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2.曹操所讲征战道上缺水望梅林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说其含义。3.“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文中描写曹操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5.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当然不只为煮酒,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关羽、张飞不在,许褚、张辽引数十人来,而刘备孤身一人,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2.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3.第一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处:为刘备掩饰失态作铺垫。4.表现了他的阴险狡诈、自信霸气、多疑善谋,有雄心壮志。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特点。6.想试探刘备的虚实,看他是否有称霸天下之心。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2.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4.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