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课文。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二、作业。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