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童年,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板书:童年。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时因为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二)板书:发现。1、课文中的“我”因什么现象而去探索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童年的发现》。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5、指名分节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体会:“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2、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四、回顾小结课文中我对每天夜里做梦飞翔感到迷惑不解,从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课文的词语。
2、搜集资料:瓦特、牛顿、爱迪生等几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什么?他们是怎么取得这些重大发现的?3、生活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向同学介绍一下。板书设计:8、童年的发现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