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全体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2.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批注式阅读”的指导与落实是其有效途径。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文章特色: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学情分析:荆轲刺秦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都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知识和情感基础。课前再让学生搜集狼牙山五壮士有关资料,以达到未读文,先感知形象的目的,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从“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两部分场景,感受到五壮士的壮举,但往往会忽视“引上绝路”部分内容,特别是“走”和“紧跟”两个词中体现出的五位壮士的内心世界,学生往往不能深入体会。五名战士被称为“壮士”的原因,学生往往只能笼统地说一说而已,本堂课着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批注式阅读方式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我班的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方法。但有大部分学生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往往都只停留在浅层次状态,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指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的阅读意识,习惯的养成还需巩固。教学方式:批注式阅读,创设情景法。教学手段:多媒体12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教学目标: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五名战士被祖国和人民称为“壮士”的原因。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扣过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狼牙山五壮士热爱人民、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五名战士被祖国和人民称为“壮士”的原因。问题框架(可选项)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自读自悟,感受壮士之形——分层品读,感悟壮士之心——理解诵读,欣赏壮士之举——运用语言,说明壮士之因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整体把握,完成提纲。1.齐读课题,揭示课题。师:“看人先看眼,读文先读题。”回忆课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事件的主要人物,发生的地点,作者的情感。2.教师板书以下提纲,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回忆内容完成提纲。师:那五位战士在狼牙山做了什么事才被称为“壮士”?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3.师:会说还要会写。请五位小勇士上台板书。其他的学生写在练习纸上。注意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工整。(1)(2)(3)(4)(5)4.评价学生的答案及书写。这是预设学生完成后的答案:(1)接受任务(2)诱敌上山(3)引上绝路(4)顶峰歼敌(5)英勇跳崖(二)明确方向,自主探究。“壮士”的义项有: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2.体健力大者。3.指武士装束的人。4.太平天国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清制的进士,职同军帅。请选择正确的义项。12
师:当年燕国刺客荆轲只身去刺杀秦王,临行前,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已表自己报国救主的衷心。今又有“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的事迹。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请边读课文边把相关的语句用直线“——”画下来,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句子旁边。看看谁的理解能够得到的全体同学的认可。学生默读课文,标画批注。(三)品读悟情,讨论,释疑。1.分层品读,感悟壮士之心。随机出示课件: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阅读这句话时,只能朦胧感受到五壮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愿意牺牲,却不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那激昂澎湃的内心活动。因此,此环节,我将引领学生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汇报:从这句话看出五位战士已经完成任务,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仍然选择走绝路把敌人引开。⑴出示图片,体会“走”的英勇。师:这就是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文中讲到这是怎样的一条路?生:绝路。师:选择走这条路也就意味着选择了生:牺牲。师:想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动。⑵勾连上文,体会“走”的壮烈。师:阅读文章要学会前后勾连,这时候如果我们结合前文的这句话来体会班长的这一决定会更觉得感动。出示课件: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而这一决定是在完成了掩护任务的前提下做出的,他们是自觉自愿的。生:冒生命的危险做出的这一决定完全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师:谁愿意读出自己的理解?⑶品读悟情,体会“走”的坚定。师:这一决定班长是怎样做出的?生:斩钉截铁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生生互评。⑷设置情境,品读“紧跟”,感悟壮士之心。师引读:战士们——请全体学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师:从战士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四个战士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师:哪个词表现出其他四个战士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生:“紧跟”。师设置情境:同学,如果你就是葛振林,你紧跟在班长后面是因为——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生: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师:我们耳畔似乎响起了荆轲的歌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读出你的感动。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生生互评、比读。12
师: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师: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结合这部分内容来解释,你会选用哪个词?生:不怕牺牲。生:甘愿牺牲。请说出的理解被同学们赞同的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修改批注。2.自读自悟,感受壮士之形。随机出示课件: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⑴抓住动作,揣测心理。师:动作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动作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找找描写班长动作的字有哪些?生:抢、夺、插、举、喊、砸。师:班长的这一系列动作是想告诉队员们什么?生:与侵略者斗争到底;血战到底;要让每一颗子弹发挥更大的效益,消灭更多的敌人。⑵比读,品读,体会情感。师:这其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字带有强烈的情感。生:“砸”。师:你还能把它换成其他的动词吗?生:抛。生:投。生:扔。生:掷。师:这些词与砸有什么不同?生:砸既有准头,力量也大。生:砸是近距离,从上而下,力度大。生:“抛”不带感情,而“砸”带着强烈的仇恨。学生练习朗读。⑶引入资料,激发情感。出示图片,师配乐深情叙述:中国人民怎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我们脑海深处,深深烙印着“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南京大屠杀”这些刻骨铭心的仇恨,这惨无人道的暴虐,这痛彻心肺的感受我们怎能忘记?同学们,谁想深情地朗读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你砸出的石头中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学生理解不全面,师引导: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不仅要有仇恨,更要有怎样的决心?生: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一起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生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这一段你要批注哪个词?请说出的理解被同学们赞同的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修改批注。12
⑷归类朗读,感悟写法。师:课文中像这样通过描写人物动作来表现五壮士对敌人仇恨的语句还有几个,请找一找,看谁有双“火眼金睛”。随机出示投影: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个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掷向敌人。……师:你读懂了什么?这段文字中除了描写了五壮士的动作还描写了什么?小结:从这一段文字描写中,我们看出虽然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态不同,但他们仇恨敌人的情感是相同的,奋勇杀敌的壮士之形是相同的。3.诵读理解,欣赏壮士之举。⑴品词析句,理解壮志。【在阅读“英勇跳崖”部分内容时,首先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他们不愧为壮士?”】出示插图,这就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自由地朗读这些词句,哪些词句在你的脑中挥之不去,大声地,反复地多读几遍。【学生可能会结合“屹立”、“眺望”、“望望”、“砸碎”、“相继”、“壮丽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之后,教师再出示填空练习:面对死亡,五位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胜利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面对死亡,五位壮士“砸碎”枪,“相继”跳崖,表明(他们英勇无畏,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面对死亡,五位壮士发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表明(他们为了党和人民愿意牺牲生命。)【这一练习,旨在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真正知道五名战士被称为壮士的原因,是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明知自己有生命危险,却乐于作出牺牲。他们虽以少打多,但却英勇无畏,与侵略者斗争到底。“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表明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为了党,为了祖国和人民。这样的,勇敢,为正义而牺牲的人,不愧为“壮士”。他们同时也领悟到文章的表达顺序。】⑵欣赏壮举,表达真情。多么壮烈的话语,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目睹五位英雄的壮举吧!【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再播放录像课件,使学生受到情景感染。学生观看完录像后,一定感触颇多,那就请学生谈一谈,让学生在相互间的心灵碰撞中,受到英雄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师:同学们,从你们盈盈的泪光中,我猜想你心中一定有话要说。学生自由表达感受。⑶诵读文本,感情表达。【最后,再诵读文本,这时的诵读也就成为了学生内心感受的表达。】师:深情诵读也是对英雄和壮士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四)整理思路,运用语言。1.课件出示标画的语句。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标画的这些语句,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壮士的形象勾画出来的?生:都是对五壮士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小结:是的,写人就要扣住人物的言、行、神态来细致刻画,写出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师:学完课文,再回看课题,这时,你们明白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了吗?12
【学习了课文后,教师再请学生结合板书把五名战士被祖国和人民称为“壮士”的原因说一说,并写下来。写完后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一两名学生的答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感受,从说到写,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同时,全体学生都得到训练,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3.全体起立,播放雄壮的音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记住这五位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代表,他们是反抗侵略者,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他们是忠于党和人民,为了党和人民勇于献身的英雄——读题:狼牙山五壮士。(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5狼牙山五壮士(5)英勇跳崖坚强不屈,视死如归(4)顶峰歼敌与侵略者血战到底(3)引上绝路甘愿牺牲(1)接受任务(2)诱敌上山龙王庙12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时间安排(一)整体把握,完成提纲。1.齐读课题,揭示课题。师:“看人先看眼,读文先读题。”回忆课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2.教师板书以下提纲,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回忆内容完成提纲。师:那五位战士在狼牙山做了什么事才被称为“壮士”?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3.师:会说还要会写。请五位小勇士上台板书。其他的学生写在练习纸上。注意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工整。4.评价学生的答案及书写。生:事件的主要人物,发生的地点,作者的情感。学生回答。预设学生完成后的答案:(1)接受任务(2)诱敌上山(3)引上绝路(4)顶峰歼敌(5)英勇跳崖整体把握内容。5分钟(二)明确方向,自主探究。“壮士”的义项有: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2.体健力大者。3.指武士装束的人。4.太平天国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清制的进士,职同军帅。师:当年燕国刺客荆轲只身去刺杀秦王,临行前,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已表自己报国救主的衷心。今又有“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的事迹。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请边读课文边把相关的语句用直线“——”画下来,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句子旁边。看看谁的理解能够得到的全体同学的认可。学生请选择正确的义项。学生回答。明确探究方向,自读自悟,独立探究。5分钟(三)品读悟情,讨论,释疑。1.分层品读,感悟壮士之心。随机出示课件: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⑴出示图片,体会“走”的英勇。师:这就是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文中讲到这是怎样的一条路?师:选择走这条路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师:想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动。学生汇报:从这句话看出五位战士已经完成任务,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仍然选择走绝路把敌人引开。学生回答。25分钟12
⑵勾连上文,体会“走”的壮烈。师:阅读文章要学会前后勾连,这时候如果我们结合前文的这句话来体会班长的这一决定会更觉得感动。出示课件: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师:你体会到什么?师:谁愿意读出自己的理解?⑶品读悟情,体会“走”的坚定。师:这一决定班长是怎样做出的?⑷设置情境,品读“紧跟”,感悟壮士之心。师引读:战士们——师:从战士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师:哪个词表现出其他四个战士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师设置情境:同学,如果你就是葛振林,你紧跟在班长后面是因为——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师:我们耳畔似乎响起了荆轲的歌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读出你的感动。师: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师: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结合这部分内容来解释,你会选用哪个词?请说出的理解被同学们赞同的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修改批注。2.自读自悟,感受壮士之形。随机出示课件: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⑴抓住动作,揣测心理。学生回答。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生生互评。学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学生回答。学生想象情境,自由表达。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生生互评、比读。学生谈理解。修改自己的批注。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阅读这句话时,只能朦胧感受到五壮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愿意牺牲,却不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那激昂澎湃的内心活动。因此,此环节,我将引领学生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2
师:动作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动作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找找描写班长动作的字有哪些?师:班长的这一系列动作是想告诉队员们什么?⑵比读,品读,体会情感。师:这其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字带有强烈的情感。师:你还能把它换成其他的动词吗?这些词与砸有什么不同?⑶引入资料,激发情感。出示图片,师配乐深情叙述:中国人民怎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我们脑海深处,深深烙印着“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南京大屠杀”这些刻骨铭心的仇恨,这惨无人道的暴虐,这痛彻心肺的感受我们怎能忘记?同学们,谁想深情地朗读这句话?师:你砸出的石头中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学生理解不全面,师引导: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不仅要有仇恨,更要有怎样的决心?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一起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师:这一段你要批注哪个词?⑷归类朗读,感悟写法。师:课文中像这样通过描写人物动作来表现五壮士对敌人仇恨的语句还有几个,请找一找,看谁有双“火眼金睛”。随机出示投影:生:抢、夺、插、举、喊、砸。学生回答。生:“砸”。学生谈理解练习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谈理解。学生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说出的理解被同学们赞同的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修改批注。学生回答。12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个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掷向敌人。……师:你读懂了什么?这段文字中除了描写了五壮士的动作还描写了什么?小结:从这一段文字描写中,我们看出虽然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态不同,但他们仇恨敌人的情感是相同的,奋勇杀敌的壮士之形是相同的。3.诵读理解,欣赏壮士之举。⑴品词析句,理解壮志。出示插图,这就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自由地朗读这些词句,哪些词句在你的脑中挥之不去,大声地,反复地多读几遍。之后,教师再出示填空练习:面对死亡,五位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胜利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面对死亡,五位壮士“砸碎”枪,“相继”跳崖,表明(他们英勇无畏,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面对死亡,五位壮士发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表明(他们为了党和人民愿意牺牲生命。)⑵欣赏壮举,表达真情。多么壮烈的话语,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目睹五位英雄的壮举吧!师:同学们,从你们盈盈的泪光中,我猜想你心中一定有话要说。⑶诵读文本,感情表达。师:深情诵读也是对英雄和壮士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学生思考理解。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可能会结合“屹立”、“眺望”、“望望”、“砸碎”、“相继”、“壮丽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阅读文本,完成练习。学生自由表达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英勇跳崖”部分内容时,首先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练习,旨在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真正知道五名战士被称为壮士的原因,同时也领悟到文章的表达顺序。最后,再诵读文本,这时的诵读也就成为了学生内心感受的表达。(四)整理思路,运用语言。1.课件出示标画的语句。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标画的这些语句,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壮士的形象勾画出来的?小结:是的,写人就要扣住人物的言、行、神态来细致刻画,写出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师:学完课文,再回看课题,这时,你们明白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生:都是对五壮士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感受,5分钟12
“壮士”了吗?3.全体起立,播放雄壮的音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记住这五位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代表,他们是反抗侵略者,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他们是忠于党和人民,为了党和人民勇于献身的英雄——学习了课文后,教师再请学生结合板书把五名战士被祖国和人民称为“壮士”的原因说一说,并写下来。读题:狼牙山五壮士。从说到写,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同时,全体学生都得到训练,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练习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1.朗读能力的评价。课堂上的朗读能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会默读,能否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学生个人自评与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2.学习过程的评价。课堂上是否注意听讲,主动参与,发表意见,学会合作,质疑讨论。是否通过学习解决了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包括本节课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讨论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通过学习形成正确地认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评价量规评价表年级班被评价人评价日期评价标准评价等级优秀进步大仍需努力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会默读,能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热情高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态度诚恳大方积极参与课堂,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独立思考并积极发言,参与讨论能通过学习形成正确地认识,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12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一、重视以读促理解我用情深意切的语言,唤醒学生心中蛰伏的情感,并通过出示图片,勾连上文,设置情境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架起了学生与五壮士之间的情感桥梁。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情感不断升华。壮士们“走”和“紧跟”壮举在一次次品味中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效果,一叹三读悟壮心,学生水到渠成地表达出战士们的壮烈心怀,壮士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中荡漾。二、重视从说到写,从口头到笔头《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点。不仅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还要让学生会写、写好。这堂课我采用了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了在读中思,在思中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提高阅读质量。通过交流,既关注个体又关注整体,使全体学生参与,而且在时间上有保证。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上“从说到写”是过程;理解上“从部分到整体”是过程;情感上“从初级情感体验到深层情感体验”也是过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