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1cnjy.com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教具学具】PPT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内容,理顺课文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简介背景。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当时的盛况。(板书课题:26开国大典)21教育网2.揭题。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
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www.21-cn-jy.com二、按照要求,自学课文。1.PPT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之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 ①出示生字卡片,正确读生字。A.教师注意正音——“擎”应读“qíng”,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án”。B.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瞻”。这个字笔画较多,可以从字义入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个字在田字格的摆法,教师也要指导。21·cn·jy·com②出示新词卡片,让学生正确认读并理解大意。本课的生词中一些专用名词,如,“典礼”、“电钮”、“观礼台”,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另一些词语,如,“庄严”、“四面八方”,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www-2-1-cnjy-com ③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段落提纲。2-1-c-n-j-y学生听后,再快速浏览课文,探究答案,然后小组交流意见。教师归纳总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PPT课件出示段落提纲) ④质疑问难。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前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
2.回答: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导入:这节课我们将将继续深入地学习这一篇课文。二、逐段学习,研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2.学生品读,一边读文,一边思考,一边做上记号。3.交流反馈,教师点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来源:21·世纪·教育·网】4.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1.先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剪辑(PPT课件播放),再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小组交流,理清典礼的过程。2.PPT课件出示大典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3.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学生同桌互说互听,然后指名说一说。)4.读一读,画一画:哪些句子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5.引导交流。PPT课件出示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句中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说明了什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版权所有:21教育】②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了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出人们怎样的心情?你还可以感受到什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21*cnjy*com③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④再读本段,思考:课文写典礼场面时用了哪些方法?(比喻、夸张)6.抄写并背诵7自然段。
(三)品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段落,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学生小组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PPT课件出示):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①抓重点词谈感受:你从体会到了什么?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式的盛况。③感情朗读指导。(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浏览课文,找出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2.指导品读重点句,领会意思。PPT出示重点句——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重点引导:“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三、总结全文,当堂练习。1.说说课文记叙了几个怎样的场面。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描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21*cnjy*com3.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生动具体的?(引导总结)①选材典型: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来源:21cnj*y.co*m】②顺序清楚: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③运用修辞:比喻、排比、夸张。4.当堂练习。①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②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用一段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26开国大典光明充满北京城【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这条主线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1949年,学生体会当时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显然有点困难。为此,我上网找到了关于开国大典的一些视频剪辑,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逐段学习,研读课文”的教学环节里,我把重点放在研读典礼的主体部分上面,对典礼前、典礼后的部分耗时较少。在研读过程中,主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一是体会领袖毛泽东的风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清晰简明,重点突出。最后总结全文时,我重点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场面描写的方法。如果有时间,还要让学生迁移写法,学以致用,仿写一个场面,那就更好了。2·1·c·n·j·y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