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 檐(zhān yán) 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 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首先进行一个听力训练,老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完成几个习题。这个环节不但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检查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落实了新课标对于“听”和“写”能力的训练。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出示:课文插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这个环节,训练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几个场景,相机板书。这个环节,有效地引导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梳理出课文的4个场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里不仅重视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更重视对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方法的指导(比如:概括主要内容应该首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特殊的历史背景)。当学生在概括场景时反馈出上节课总结的小标题时,引导学生将浓缩的关键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扩句,教给学生方法,补充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做了什么,用一个完整句概括出这个场景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能力,使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清晰明了的把握。二、直奔重点,精讲“宣告成立”这个场景(一)在这四个场景中,最震撼人心,最让你心潮澎湃的是哪个呢?1、首先放手让学生默读“宣告成立”部分,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旁。这次默读,使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由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情感,开展真正的“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此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为而后进行的具体学习,从整体上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打下了基础。接下来学生交流感受。听着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你是什么心情?你从哪些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2、让学生联系课前查找的资料谈体会,然后再读这两段话,加深理解,升华情感。由于该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和“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含义深刻的话语,让五年级的小学生来理解是相当具有难度的。因此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生面前呈现了中国人民舍生取义、浴血奋斗的镜头和一面面五星红旗冉冉上升的场景,这样的处理给予了学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上的极大冲击,同时促进了学生对这两句话的深层思考。补白的设计就为学生真正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搭上了几级台阶,努力消除了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3、第三遍读,读出喜悦。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仅仅让会场里的这三十万人欢呼起来了吗?它还会传到哪儿呢?(快速找学生说)想象一下,传到学校,传到工厂、传到大街小巷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再让你读这段话,你想让大家听出什么啊?(喜悦欢乐)谁来读读?4、再谈体会,修改批注。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啊?(自豪)是普通的激动吗?比十分程度还要深,是?是一般的兴奋吗?是怎样的自豪啊?快修改之前的批注。5、体会重复的写法,熟读成诵。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小结:就是这重复的语言,带给人深深地震撼,带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让情感得到了升华。让我们一起把它背下来,背出气势来!6、学习第八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化情感。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紧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齐)(瞻仰)“站”,由理解
表面意思到探寻内在情意,体悟文字背后流露的情思,走进人物心灵的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思考。继而通过反复朗读和语言练习,深化情感。(二)略讲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两个场面描写阅兵式:抓顺序词1、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顺序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地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场面描写一定要有合理的顺序,才能表现出特定的气氛。2、这部分仅仅是有顺序打动了你吗?跟海洋一个颜色:虽然不是比喻,但是它很生动,带给我们画面感。“像钢铁巨人”这是一个比喻句,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就有了最可靠的保障。小结:为了要使场面描写更生动,我们还要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群众游行:抓动词、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自己读读这部分,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擎着、舞着、高呼……感受到群众的激动、兴奋之情;探着身子、不断地挥手、不断地高呼……感受到主席心系人民)游行场面中的这些动作感染了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小结:这部分先总体地写出了群众游行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又抓住了毛主席的几个动作进行具体刻画,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以及主席心系人民,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了开国大典那热烈而欢腾的气氛。(三)总结场面描写的写法:同学们,这一个个热烈、欢腾的场景,那样激动人心,令人震撼,在进行场面描写时,要注意写出该场景的气氛,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善于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才能将众多场景用文字真实地还原出来。(四)回归整体,回读四个场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回归课文,强化情感1、理解“光明”,体会一语双关,深化情感这句话中“两股红流”能换成两支游行队伍吗?为什么?(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了)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含义很深,你发现了吗?(光明)说说你的理解。“光明”表面上指灯笼火把的光亮照亮了北京城,其实还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国人们永远摆脱了黑暗的统治,获得了光明。一个词语包含两个意思,我们原来学过,这就叫——一语双关。2、看开国大典视频,进一步升华情感1949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那庄严的宣告,为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63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重回那个激动人心、令人震撼的场面,一起经历那开天辟
地的一刻,去感受开国大典那盛大、热烈、隆重的场面,感受人民群众那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光明充满了整个中国,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诞生了。让我们永远牢记这震撼人心的一刻,让我们永远牢记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吧!(留作业)板书设计:开国大典场景场面描写群众汇集宣告成立气氛阅兵盛况顺序群众游行点面结合万分激动兴奋极了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