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教学设计青岛市南京路小学刘佳佳(刘佳佳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十送红军》。一、导入新课:1、这支歌你听过吗?这是什么时候的歌曲呢?(长征)。2、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吗?你们了解长征吗?谁来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自由交谈)我们读过哪些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3、师介绍长征:(出示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了五岭,突破了乌江,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在这胜利的时刻,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怀着无比豪迈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长征》。(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歌。三、合作理解
各自理解诗句意思,遇到了“拦路虎”就问一问小组内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在你理解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不好理解呢?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谁来说说“五岭逶迤”的意思?(师边讲边画)“乌蒙磅礴”呢?(粉笔示意图,以突出其难。)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2、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视为了什么?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指导朗读。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重点理解一“暖”一“寒”。你是怎么认为的?观看《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935年5月红军巧夺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金沙江形式险要,敌人控制很严,但红军在渡口俘获了过江侦察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侯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军发觉赶来时,我军已经安然到达江北。)2、指导朗读。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喜”的是为什么?(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由于这时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雨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2、指导朗读。(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第一、二句有什么作用?(中心句“难”“只等闲”)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个“难”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只等闲”?3、指导朗读。五、诵读升华1、自由准备朗读(在座位上自由诵读,争取让你的朗读感动自己,感动大家,
感动老师。)2、指名读。3、齐读,会背的背。4、欣赏电视剧《长征》的片头。六、拓展延伸:学习完长征,你有心里话要对我们红军说吗?七、教师小结:今天,当我们再来学习这首让我们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的长征时,长征的历史正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70年),但老师相信,长征的精神一定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板书设计:七律长征万水金沙大渡……远征难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英雄气概千山五岭乌蒙岷山……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 张 农(张农:2008年,赴南昌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执教《开国大典》一课获一等奖,最佳教学手段应用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1、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1、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2、谁来读?3、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4、研读第五自然段。(1)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朗读句子的过程中相机理解“一齐”。)(2)他强调了“排山倒海”,强调了“一齐”。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3)人们为什么会这样?(4)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5)想读的同学一齐读!5、研读第七自然段。(1)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出示: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2)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3)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相机指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读法。)(4)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5)你们的激情感染了我,使我情不自禁也想读,听张老师读。听出不同了吗?哪一句更好?(相机指导学生感受“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6)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7)“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8)你读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感觉你的朗读里还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我们理解了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时,一定会对这声宣告有更深的理解。(指名读这两句话。)
(9)放CAI。激情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带着这份理解,谁再来读这句宣告?(指名读。)(10)接读第七自然段。(11)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放CAI)(12)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6、研读第八自然段。(1)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指名读)(2)还是“一齐”。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会怎样做?(3)你们也不约而同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这是为什么?(4)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59岁的生日。在这59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放CAI)(6)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来,孩子们,拿起笔,把最使你激动的那一个场面写下来吧!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一方面描写主要人物,一方面描写群众反应。(交流写话)(7)无数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1、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生读板书)2、课后同学们再读课文感受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宣布立国国旗徐升礼炮轰鸣隆重庆典宣读公告激动自豪检阅三军礼花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