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案例学习目标:1.能按照典礼的顺序,抓住表示顺序的句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4个过程。2.划出典礼部分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具体语句,小组内按照老师所提要求进行有步骤的学习。(教学重点)3.通过学习、汇报、总结,能说出学习课文,品读语言的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能抓住相关语句,品读重点词语,由意思到情感,由浅入深地去品读语言,同时也能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书面表达。(教学重点)4.借助板书能清楚地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并能选择一个人物活动的场面,仿照板书列出一个体现“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思维导图。(教学难点)评价方案:1.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等一些表示顺序的句子,用上表示顺序先后的词语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会场、典礼、阅兵、游行这四个场面。2.能分别用“”“”准确划出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4组具体语句。组内逐句学习,先用缩句,抓句子的主干这一方法了解各句分别写了毛主席、群众在干什么。然后重点抓住描写群众的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语体会群众当时激动高兴的心情。3.通过学习、汇报,教师帮助梳理总结,学生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本文的方法是①缩句、抓主干,读懂句子的意思②抓住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③阅读补充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能运用以上学习方法独立阅读,品读重点词语,由意思到情感,由浅入深,最后能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4.能借助板书清楚地知道课文重点写毛主席这一主要人物为“点”的描写,同时还交替写了在场群众的反应为“面”的描写。认识到典礼部分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通过交流能说出运动会、联欢会、升旗仪式等一些人物众多的活动都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去写当时的热闹场面,并能任选其一仿照板书抓住人物的动作列出一个体现“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思维导图。
教学实录及点评:一、回顾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七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一些我国在近代史上所遭受的屈辱史。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结合当时我们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地说说我国近代史上都遭受了哪些屈辱?生1:我们国家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破坏下变成了一片灰烬。生2: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受到了重伤兵败如山倒,后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得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受到日本人50年的屈辱统治。师: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努力,在1949年10月1日我们的新中国终于诞生。这一天,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时的盛况。(二)板书课题,理解课题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2.理解课题师:“典”在课文中还有一个词,它是(生:典礼)。大家想一想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举行典礼?(生:开学、放假、毕业、结婚……)那什么是典礼?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生:仪式)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为了庆祝什么而举行的典礼?(生: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典礼)读课文后,你们觉得这次典礼是一次什么样的典礼?(场面壮观的、盛大的、隆重的……)那这样隆重盛大的典礼就叫做“大典”。(生齐读课题)【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了第七组课文的内容及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回顾了中国在近代史上所受到的屈辱。既与前一单元在内容上有一个自然的衔接,又为学习本文进行了铺垫。为体会开国大典时群众们激动高兴的心情奠定了基础。】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之后小组进行汇报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表示顺序的句子,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生:课文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先写会场,再写典礼,然后写阅兵,最后写了游行。【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抓住表示顺序的句子,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梳理出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同时还训练学生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说话。这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整体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将内容进行了整合。】三、学习典礼1.过渡师:本组课文让我们走进毛泽东,去了解毛泽东。那这篇课文中哪一部分对毛主席进行了重点描写?(生:典礼)那我们就先进入典礼部分的学习。2.浏览课文,把握人物师: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的典礼部分,看看这部分除了写毛主席还写了谁?(生:群众)3.划出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具体语句,感悟写法师:请同学们默读5—10自然段,用“”划出毛主席的描写,用“”划出群众的描写。(生汇报各自找到的句子)师:同学们看看你们所划的句子,从不同的划线符合你看出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毛主席和群众是交替来写的。生2:我还发现每次都是先写毛主席再写群众。
【本环节通过用不同划线符号画出主席与群众反应的句子,让学生直观地可以看出,这部分按照典礼的过程都是先写毛主席再写群众,交替来写。这样比较简单而又直观的让学生学会了交替描写的写法,同时也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4.小结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课文这部分就是抓住毛主席和群众这两类人进行交替描写的。那你们再看看这样交替地写了毛主席和群众几组句子?(生:4组)下面就请组长带领组员运用分句学习的办法一组一组地来学习这4组句子。5.按照步骤、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学习要求:⑴运用缩句,抓句子的主干这一方法了解各句分别写了毛主席、群众在干什么。⑵重点研读描写群众的语句,抓住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语体会群众当时的心情。【老师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学时有法可依,有事可做,学有所获。】6.小组汇报第一组:小组直接汇报组长: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先请第一位同学。生1:第一句主要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生2:第二句主要写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生3:我从“三十万人”和“一齐”体会出所有人都很整齐,动作都很统一,同时朝向主席台。说明大家都很期待与毛主席见面。第二组:小组汇报阅读补充资料有感情朗读背诵组长: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先请第一位同学。生1:第一句主要写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生2:第二句主要写毛主席的宣告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生3:第三句主要写毛主席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跃起来。组长:我们从“欢呼”“欢跃”可以体会出人民当时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非常激动高兴。
生3:我发现这两句中和前面一样都出现了相同的一个词“一齐”,说明所有的在场群众,和所有全国人民都非常高兴。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读写群众的这两句话,看看从语序和内容上还会有怎样的发现?生:这两句话前面都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师:对,两句的开头重复同一句话,这叫做反复的修辞方法。同学们再读读句子体会体会为什么重复这句话,这样写有何好处?生:重复出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在强调前文毛主席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生:这两句话的顺序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写“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再写使人怎么样。师:那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前一句是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后一句是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人群范围越来越大。师:除了人群范围越来越大,大家看,前一句是“欢呼”,后一句是“欢跃”,又能看出大家高兴的程度是(生:由表及里)。师:两句的不同在哪儿?生:第二句里有“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传播范围也是先由北京再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师: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两句话进行了比较,体会出了表达上的特点,还感受出了人民群众当时激动高兴的心情。那人民群众为何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句话后,如此高兴呢?请同学们阅读补充资料,读后我们再来交流。(生读补充资料)生1:因为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人民不再被欺辱。生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读出人民群众当时的心情。(生有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按照之前所总结的表达顺序及特点进行背诵。(生自主背诵)第三组、第四组句子均由小组按顺序进行汇报。【小组汇报时学生同样按照之前的学习任务进行有序的汇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且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能抓住重点进行深入地指导,关注句子的语序、结构、表达等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深入理解,最终还能自然而然轻松的进行背诵。】四、总结方法(一)学法1.缩句、抓主干,读懂句子的意思2.抓住动词、修饰词等一些关键词体会情感3.阅读补充资料进行深入理解(二)写法点面结合【王老师善于把课文作为范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进行学法和写法上的梳理和总结,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学会举一反三,学会阅读,学会习作。】五、方法迁移1.想想哪些人物活动的场面也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2.仿照板书列思维导图。【总评】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在上课伊始,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找出描写毛主席及群众反映的句子”,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默读、标画,整堂课也是围绕典礼这一部分展开,重点教学了这一内容。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王老师在教学中就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然后在老师的要求提示下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在合作中可以看出各组成员分工明确,学习有目的,有步骤,整个过程都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每位同学在合作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思考。这都是源于老师在学生自学之前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重点抓住毛主席和群众反映的句子读懂意思,体会情感,由浅入深地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王老师在如何读懂意思,怎样体会情感这两方面又交给了学生理解体会的方法,让学生会理解、会体会、会学习。之后的小组汇报,更是由组长组织同样按照之前的学习任务,一步一步,有步骤,有顺序的进行汇报。整个学习汇报过程有顺序,有深度,还有方法。最可贵的是老师善于把课文作为范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进行学法和写法上的梳理和总结,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学会举一反三,学会阅读,学会习作。板书设计:游行会场开国大典阅兵典礼出现毛群投向宣布欢呼、欢跃按动主瞻仰宣读众欢呼、鼓掌席(交替)
(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