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ID:1194108

大小: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7-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6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领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请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3.教师简介文章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伊始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2.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给词语注音。城楼、檐下、庄严、典礼、擎着、毛泽东、电钮、瞻仰。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擎”应读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都是n;“诞”应读dàn,不要读成yán。)(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例如:“开国大典、城防部队、迎风招展、肃立、汇集、排山倒海、瞻仰”等,并用“肃立”和“瞻仰”各说一句话。3.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设计意图:字词教学应从字音、字义和字形三方面进行有重点的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奠定基本的学习基础。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本环节旨在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三、理解题目,理清脉络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说说题目的含义。重点理解“典”和“大典”。(预设:“典”字有五种解释,即:①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②典故;③典礼;④旧指主持,主管;⑤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本文中的意思是③,“大典”就是“隆重的典礼”。)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3)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体会。(4)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并质疑。3.学生交流自学情况。(1)每个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补充说明。(2)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释疑。 设计意图:在按自学要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顺了课文层次,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四、总结全文,指导朗读1.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总结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初步体会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指导积累1.抄写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文中比较生僻的词语,如:中央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等。设计意图: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二课时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1.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片段。谈一谈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促进学生与教材的对话。2.引言:今天,我们通过时间隧道一起回到那一天,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设计意图: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二、整体感悟,情感升华(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这些关键词。2.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学习。3.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小组内展开交流。4.课堂练习:开国大典于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首都举行, 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人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场主席台的布置情况。(1)指名填写。(2)说一说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预设: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5.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引问:换成“走向”可以吗?(预设:不可以,只有“直奔”这个词能生动表现出人们当时的急切和激动的心情。)6.(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预设:课文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7.指导朗读,读出喜悦、兴奋的心情。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8.练习朗读,指名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的过程。(1)学生自读第二、三部分,理清典礼的过程。(2)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3)试着用“先……再……接着……”的形式,根据板书和课文的叙述顺序,简要述说开国大典典礼过程。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师导学:“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此时群众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句子点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师:请同学们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追问:人们为什么激动、兴奋、喜悦?带着感情读一读。③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比喻、排比。)(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导学: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学生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①导学:是呀,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兴奋;是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喜悦。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共同向全世界宣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吧!指名读,男、女生对读。读后追问: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指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③师讲述:这样的宣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结束了。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南京大屠杀”,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园内珍宝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现在,中国人民迎来了光明。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呢?生交流感受。 ④导学: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一睹领袖的风采吧!(播放毛主席的视频)⑤师引读: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⑥引读: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师生合作读)3.导学:当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群众的反应又是怎样的?(1)指生回答。(预设: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2)从“一齐”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以及人们对祖国的热爱。)(3)导学:是啊,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怎能不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来读一读。4.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关于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吧!去感受一下群众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拥戴吧!(生配合读)5.导学:在整个典礼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同桌交流一下,再向老师汇报。(预设: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6.感悟阅兵式的情况。学习要求:用一两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1)学生试着用词语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教师总结:威武雄壮、军容整齐。(出示开国大典阅兵式图片)师深情解说。(2)导学:人们为什么把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3)播放课件。(视频播放《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段。)7.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内容。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预设:(①“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举着灯笼、火把游行的队伍。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指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统治,前途一片光明。)2.导学:“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学生交流。(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围绕学习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从而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学习活动的安排,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三、感情朗读,总结中心1.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师结语:《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再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设计意图:总结升华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体现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连续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激起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精心设计导入。在开篇时,我板书了三个特殊的词语: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特殊在哪里。然后用上这三个词语再说一句话,最后让学生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其实这样无形中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而举行的隆重而盛大的典礼。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开国大典这一特殊事件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渗透学法指导。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