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张冲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先写一个时间,(板书:1949年10月1日)谁来读?(提示:读词语要清爽干脆)这是一个什么时间?2.再写一个地点(北京),谁来读?你对北京知道多少?3.还要写一个人物(毛泽东),他是谁?4.最后要写的是(开国大典),提示“典”字的写法。“典”是盛大、隆重的仪式;开国大典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仪式。过渡:一个新的国家诞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大事啊,所以在这天要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那么开国大典会有哪些精彩的场面呢?二、快速默读,理清场面。1.投影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找到的场面概括在书上的空白处。温馨提示: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将我们思维当中的闪光点记录在书上,用你们的心灵去进入文章。2.学生自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4分钟)过渡:刚才经过老师的提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将思考内容批注在书上,将自己思维当中的闪光点记录下来,这种读书方法叫做“批注法”(板书)。它能加深我们对书面内容的理解,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找到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还要说出这些场面在文章中的位置。3.学生交流汇报:把找到的场面贴在黑板上,如果没有找到的同学,请你批注在书上,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4.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给这些场面排序:(群众入场—主席登台—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过渡:习作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下面我们就通过“主席登台”和“宣布新中国成立”这两个场面,去感受一下开国大典的盛大和隆重。三、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和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
1.自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排山倒海的掌声;看到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2.谈谈你对“排山倒海”和“一齐”这两个词的理解。投影:(排山倒海:能把山推动,能把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一齐:不约而同的,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3.为什么三十万人的目光要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要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呢?(因为主席登台了)4.这其中包含了人民群众对主席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你是通过哪两个词感受到的?(排山倒海、一齐)通过“排山倒海”和“一齐”两个词,我们读出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这样的读书方法叫做“抓关键词”(板书)。5.人民群众为什么要这样热爱我们的伟大领袖呢?学生自由交流。有一首歌《东方红》是这样来赞颂我们的伟大领袖的。播放歌曲《东方红》(听了这首歌曲,你想跟同学们交流什么?你对毛主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自由表达听后感受。6.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抽生读、齐读。过渡:我听到了排山倒海的掌声,看到了三十万人一齐投向主席台的目光,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四、研读第7自然段,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1.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7自然段,思考:在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自豪)2.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欢呼:高兴地呼喊)
(欢跃:高兴地跳起来)2.有多少人在欢呼?又有多少人在欢跃?(全中国人民)3.哪两个词语代表了全中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了,全国人民无比的高兴和自豪、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学生自由交流。4.如果你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员,你的心情会是怎样?(这一刻,我们的心情是高兴的、激动的。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又有多少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啊,你们都知道谁?(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宁死不屈的刘胡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等)播放《董存瑞》视频片段。6.(董存瑞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是啊,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如果你在现场,你想对新中国说点什么?)学生自由畅谈过渡:曾经的痛苦我们铭记在心头,今天的幸福是用英雄们的血肉换来的,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新中国成立!所以他们激动万分。再次自由、大声地朗读第7自然段,抽生读、全班齐读。过渡:这样的时刻我们怎能忘记?这样的声音怎能不激动人心?五、课堂小结。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谈自己的收获。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将感情注入文字,用心灵批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