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好处;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潜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国家建立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设()渠()瞻() 译()投()距()檐()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资料: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情绪急切的词:擎、提、直奔、赶。
(五)、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资料。 ○1、典礼。○2、阅兵式。○3、群众游行。 (六)、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文三点整)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资料?(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 3、指导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骄傲的语气。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节课的资料。 (二)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资料?(升国旗) 使学生明白,五星红旗的升起,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好处。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情绪。 (三)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资料?(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四)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情绪的句子。 (五)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情绪。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纲:(代板书设计) (五)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二):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明白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最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那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此刻,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状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qínzhān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状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状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透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能够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 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明白了什么? 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能够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情绪。)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 b.透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比较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比较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c.透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情绪呢? 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好处,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d.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当毛主席出此刻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之后,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e.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b.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c.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述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貌,“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述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述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情绪。)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情绪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情绪。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情绪的形式。)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情绪。) d.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回归全文
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布置作业 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能够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三):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潜力。养成良好的默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述。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潜力。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要求专心致志地默读。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 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和组织名称)解释三种。读注释能够帮忙读懂。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资料。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传统。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 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 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 补充: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肃静:严肃寂静。 秘书:掌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隆重: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习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状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1)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一写典礼(毛主席出此刻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状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对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解释: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交流,加深体会。 “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3)总结:这部分描述群众场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现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诞生肃静检阅率领瞻仰飘拂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五颜六色陆续协商 擎着秘书电钮聂容臻徐徐隆重 规模巨大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的习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默读习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 (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2)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述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证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 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证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 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证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 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 注释①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
(1)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 (2)正是这战斗的声音,以前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奋斗”能否改为“出生”? (3)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得出结论: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紧扣注释①) 4.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两分钟),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能够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 四、总结 1.课文资料的总结:本文生动描述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好处,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 (1)注释的分类: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
(2)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容易理解资料。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明白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透过预习,你明白“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1)填空:
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日下午()时举行的。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 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课后第1题的第(1)题。)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会场 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情绪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为什么用它们? 4、播放纪灯,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那里,我们了解了哪些状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四、课堂作业 1、作业本配套练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明白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这天我们透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资料,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状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资料。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状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状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好处。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好处。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潜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样样? (3)课文中描述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状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此刻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好处?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好处,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情绪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情绪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述几种兵种透过天安门,理解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述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述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貌,“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述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述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情绪。)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情绪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情绪。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情绪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资料。 3.画出文中描述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述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情绪。)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资料。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整体感知,理清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能够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这天,我们透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状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建立;典:典礼。建立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资料?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状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状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状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理解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述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情绪,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情绪。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情绪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情绪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十分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好处。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十分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资料。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好处。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取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情绪。(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情绪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述人民群众的情绪,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情绪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情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资料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资料。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资料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八):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好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状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状况。2.各兵种透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状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状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述: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必须的速度”。也就是说,透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 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状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资料。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之后,透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述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之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九):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述和人物描述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好处。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述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透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资料,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状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齐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情绪。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述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之后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4)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情绪。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十):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情绪是多么激动啊!你们明白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建立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 时间: 地点: 参加成员: 参加人数: 大典资料: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资料: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四、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齐期盼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7开国大典 会场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大典 阅兵
游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
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 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情绪; (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朗读、理解) 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情绪; (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 (1)抓住某一处描述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 (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
(3)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情绪。 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述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情绪;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主选取自己喜欢的资料(阅兵式或群众游行),交代学习任务。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A(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之后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板块B(群众游行)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主角体验。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延伸。 简单交流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四、课堂小结。 1.场面描述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五、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图片及其他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典礼开始前的资料,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情绪; 2.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状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会场布置的语句。 简笔画感知; 抓住重点词体会; 感情朗读。
1.重点句理解: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三、回顾全文。 四、片断练习。 1.交流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资料;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录像; 3.学生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4.交流、评价。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十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发解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最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第一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情绪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十分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好处。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十分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情绪。(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述人民群众的情绪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好处。) 6.试练习背诵6~8节。 ↘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述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情绪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资料: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状况,明白新中国成立的好处,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这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取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好处的场面。b.选取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